在发现明军向宣川而来的时候,杜尔钴就当即派人前往定州,将这个消息禀报给了多尔衮。
所以,杜尔钴心中的希望其实就是多尔衮。
在杜尔钴的心中,大清国睿亲王多尔衮是神一般的存在,每次都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倒。
如果多尔衮能够在明军完全占领宣川城之前,带领援军前来的话,那么一切就都还有机会。
杜尔钴在心中祈祷着。
同时,杜尔钴下令,宣川城头上的士兵全部撤下来,进入城中,利用对宣川城的熟悉,和明军开展巷战。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拖延明军完全占领宣川城的时间,同时可以有效的保存实力。
等到援军抵达之后,再和援军来个前后夹击,彻底消灭宣川城中的明军。
杜尔钴的算盘打得很响,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有的事情不可能完全按照杜尔钴所想的那般发展。
在宣川城东北方向,距离宣川城二十里左右,一大批骑兵集结驻停。
这些人正是多尔衮率领的前来宣川增援的五千建奴骑兵。
多尔衮久经沙场,日夜奋战,自然有些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战场敏锐性。
二十里的路程对于骑兵来说,如果急行军的话,小半个时辰超能够抵达,但是多尔衮并没有冒失的这么做。
多尔衮选择派出哨探打探情况。
多尔衮很清楚,自然他都知道明军的动向了,明军没有理由不知道他的踪迹。
所以,一切行动都要小心谨慎,以防中了明军的埋伏。
多尔衮和一众建奴骑兵正在休息,打探的哨探便急忙来报。
“禀报亲王殿下!”
听到哨探的声音,多尔衮抬起了头。
“什么情况?”
“殿下,前面的路没有发现明军的伏兵,但是整个宣川城黑烟滚滚,恐怕是明狗已经进入宣川城了。”
哨探如实禀报。
虽然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但是,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实。
就比如说,建奴哨探说前往宣川城的路途上没有发现明军伏兵。
这显然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