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活的久才怪。
官家赵曙今年才三十五岁,之所以身体会垮,也有他自己平常纵情声色有关。
自从斗倒曹太后,赵曙没了大敌,更没有管束后,彻底放纵自己,后宫规模一再扩充,谁劝都没用。
结果就是赵曙身子被后宫女人掏空,今年冬天受了点风寒,然后就一病不起。
王刚接到消息的第三天,赵曙终于没撑住,病死于福宁殿,太子赵顼在他官柩前黄袍加身,继任为帝。
赵顼继位后,尊嫡母高氏为太后,太子妃盛明兰为皇后,一岁多的嫡长子赵佾被封太子。
盛家也因为盛明兰被封后,地位水涨船高,盛纮成了国丈,王刚和盛长柏晋升国舅爷,父子三人全都官升一级。
王刚也由兵部右侍郎升为左侍郎,原来的左侍郎平级被调往工部。
赵曙驾崩后不到一个月,西夏再次集结三十万兵力,威胁大宋边关。
官家赵顼本想让顾廷烨调禁军去支援英国公。
可没想到的是,西夏起兵后三天,大辽也集结三十万兵力进犯雁门关。
大宋两面受敌,赵顼当即头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王刚作为兵部二把手,自然也在其中。
兵部职权早就被枢密院和三衙分光,朝会时连兵部尚书都没发言权,更何况是王刚。
王刚只能站在一边,看着朝臣唇枪舌战。
朝臣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大辽西夏同时犯边,大宋腹背受敌,不可能获胜,不如派出使臣求和,多付一些岁币,使两国退兵。
另一派则想举全国之兵,北拒大辽,西克西夏,誓要扬大宋国威。
两派的大臣在赵顼面前陈情利弊,斗的不可开交,最后交给官家赵顼决断。
赵顼刚继任皇位,就面临如此困难抉择,顿时有些不知所措,然后他看到了一直气定神闲的王刚。
“兵部侍郎,你曾力克西夏大军,不知对这次大宋困境,有何高见?”赵顼突然开口道。
皇帝开口询问,王刚自然不能装听不见。
只见王刚走出列,对赵顼说道:“臣才疏学浅,高见自然没有,馊主意倒是有一个。”
赵顼被提起兴趣,问道:“朕倒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