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林泰来背刺”和“西直门把总检举林泰来当逃兵”这两本奏疏,万历皇帝也陷入了迷惑。
这两本奏疏是同时呈送上来的,肯定不是巧合。
从御舟下来,万历皇帝想了一天一夜,也没能想明白。
司礼监太监来送今日奏疏时,万历皇帝对司礼监掌印张诚说:
“难道是应该先把无礼谤君的林泰来拿问了,等别人打着解救林泰来旗号,跟着起哄上疏时,再亮出林泰来逃军之罪?
如此别人就无话可说了,这种起哄谤君的声势也就被打下去了。”
张诚暗暗苦笑,应该没这么幼稚吧?
便提醒了一声:“这两本奏疏,都是从通政司呈上来的。”
这意思是,两本奏疏都没什么保密措施,又牵扯到林泰来这样引人注目的明星人物,外面有心人该知道的只怕都知道了。
当今上奏疏从流程上来说有两种渠道,一种就是最常见的,通政司负责收取京师内外的奏疏,然后每天移交给内廷的司礼监文书房。
大部分奏疏都是这个流程,只要被有心人注意,奏疏内容是很难保密的。
另一种就是,大臣亲自到会极门也就是原来的左顺门,直接把奏疏交给司礼监文书房太监。
这种方式相对第一种来说,保密性稍微高点,只有司礼监、内阁、皇帝才能看到内容。
林泰来和庞把总的两本奏疏,就是通过第一种通政司渠道呈上来的,所以不能指望有多高的保密性。
别人尤其是朝臣,又不是傻子
“那同时出现这二本奏疏,又是什么意思?”万历皇帝问道。
张诚犹豫了一会儿后答道:“臣也只想到了两种可能。
一是林泰来没能官复原职,心有怨气,所以无论谤君也好,故意被举报也好,都是发泄不满。
二是林泰来唯恐陛下误会,所以故意留下一个逃军之罪的把柄,以示坦荡。”
万历皇帝又对别人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秉笔太监陈矩奏对说:“无论林泰来如何作想,真金不怕火炼。”
“怎么火炼?”万历皇帝继续问。
陈矩说:“参照雒于仁旧事,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