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向北则沿着成熟的路径,经过平安道、辽东镇等处,一直送达京师。
此时已经到了十一月下旬,京师今年的冬季比大多数往年都要寒冷,许多大臣都生了病。
有的人生病,除了亲朋好友之外并没多少人关注。
有的人生病,那就是万众瞩目,比如吏部尚书王世贞。
自从入冬以来,王天官就开始生病,最近已经卧床不起半个多月了。
所有人都感觉,王天官这日子不多了,不仅仅指的是肉体生命,更是政治生命。
即便王天官的肉体还能苟延残喘,但如果久病不起,不能正常视事的话,按惯例是要上疏辞职的。
不然的话,就会遭到清议抨击,被更加激烈的弹劾为贪恋权位、影响国事。
在这种政治环境里,王天官如果长期卧床,那这个吏部尚书就非常可能当不下去了。
除非特别被皇帝欣赏,即便常年卧床不起,也会被皇帝一再强行慰留。
更别说,王天官本身健康状况就不佳,熟悉王天官的人都知道,从六七年前开始,王天官就很虚弱了。
而近两年,大概也是因为出任吏部尚书的刺激,这才“回光返照”了一下。
当最后的潜能耗尽,身体状况就非常不好说了。
无论怎么看,吏部尚书大概率要换人了,这可能是朝廷里仅次于换首辅的人事变动。
所以私下里很多官员都在盘算和议论,下一任天官将会是谁了。
大明文官政治运行到万历中期时,已经非常成熟了,几乎每个高层职位的选拔都有对应规则。
只要没有皇帝或者林泰来这种变数,熟谙官场规则的人,往往就能提前猜出个大体范围。
比如吏部尚书的人选,往往来自其他各部尚书里资历最老的人,这是优先级别最高的候选人。
现任王天官能上任,就得益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和南京刑部尚书这两个条件。
但是细看如今的各部尚书们,熟谙规则的人发现,这次新吏部尚书可能要难产了。
户部尚书于慎行、刑部尚书陈于陛都是隆庆二年进士,今年还不到五十岁,这资历怎么能当吏部尚书?
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