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促狭的人叫道:“如果只是次辅、三辅、四辅没了不好说,但若是首辅,那孙丕扬就必须上了!”
众人:“”
这姓周的新人真的是刁钻,说出来的话十分不好接。
如果先前对林泰来攻讦成功,对家还能以此为筹码,压制周应秋大放厥词。
更可怕的是,林党当初也不是没有表现过刁钻,但往往都是拿着纸条边看边说。
而这个周应秋没有任何参考答案,似乎完全是自主发挥出来的刁钻。
到底是天生如此,还是有意识的学习出来的?亦或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趁着别人还没想好怎么应对时,周应秋又找上了孙丕扬本人,直接问道:
“阁下才做总宪不久,今日却完全不顾常例,又觊觎天官,莫非这就是得陇望蜀的典故?”
被扣上一个“得陇望蜀”标签的孙丕扬被臊得脸面挂不住,长叹一声“罢了”,转身就要离开。
但是杨俊民却一把扯住了孙丕扬的衣袖,劝道:“孙公勿要受激将,不可意气用事!”
做人不能太自私,组织需要你顶上去时,不能以个人情绪左右行为!
而后杨俊民对周应秋说:“就算是得陇望蜀,又怎样?
孙公的资历声望功绩在这里摆着,值得朝廷破例,难道害怕被讽刺得陇望蜀就放弃正确人选?
如果你认为不可,请拿出一个资历名望超越孙公的人选!
至于你周应秋刚才推举出的王弘诲,简直就是开玩笑!”
然后立刻有清流势力言官出来配合,连续罗列了王弘诲七八条毛病。
显然针对林党推举的王弘诲,也是有着准备充分。
其实杨俊民那些话很有点像是刚才大司马叶梦熊的风格,躺平任嘲谁不会啊?
得陇望蜀又怎样?随便你怎么讽刺,只要不在乎脸面和名声就无所谓!
周应秋看向人群某个方向,给了一个眼色。
然后便见林党的骨干御史王禹声冲了出来,对孙丕扬质问道:
“孙总宪!左都御史官职何等重要,你定要放弃不顾,不惜坏常例也想去做天官么?”
孙丕扬无奈的回答说:“我只是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