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敌人。
至于湘军后来对南方百姓的屠杀。那时候的湘军已经是一个个小军阀在统领。
此时的曾国藩还是一个有些政治抱负,有些小清高的官员。而且在对付地方士绅势力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
这都是被逼出来的,他在湖南办湘军,但是清廷不给他钱,他只能自己想办法搞钱。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长沙城内的湘军在骆秉章和左季高的带领下投降之后。曾国藩倔强地成为战俘。
在战俘营的这段时间,曾国藩看了很多书,主要都是华族自己的书以及翻译过来的洋人书籍。
他曾经读书破万卷,古人的书都牢记于心。
正是这些书培养起了他的世界观。
但是在战俘营看到的华族书籍,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
聪明人一般都擅长思考。
曾国藩想明白了。为什么华族能够击败大清,能够击败太平军。
因为华族是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组织。
就像是人力织布机在效率上无法超过蒸汽机驱动的机械织布机。
那么华族的组织制度究竟先进在什么地方呢?这是曾国藩一直想不明白的地方。
华族的官员从哪里来?肯定也是那些读过的人。而大清通过科举已经网罗了读书人中的精英。
同样的人,先进在什么地方呢?
直到前不久,他终于写了投降书,从战俘营释放了出来。
他的家人也都回来了,不过家里多余的土地被分了,宅子也只保留了一部分。
他家的田地和多余的宅子都是在土改之后分给村里那些曾氏宗族的人。
大家对曾家不再像往日那般敬畏,但是曾国藩回乡之后依然受人尊重。
他现在没有任何职务,无官一身轻,没事儿就到处转悠,甚至下田去打理分给自家的农田。
他的长子曾纪泽已经十六岁,也被他带着下地干活。
这段田园生活,他接触到了华族的基层政权架构。
在农村地区最底层的是生产大队,在城里面有坊市里弄。
生产大队长一般都是村里面的普通农家汉子,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