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议会,成立咨议局。
这个风声当然早就放出来了,但今年不能再拖了。
于是乎,爱新觉罗·载沣放出风声,将于1909年2月17日正式于各省成立咨议局机关,筹办各州县地方自治,设立自治研究所。
这等事,自然要从经济发达的南方开始,两广总督张人骏率先成立广东咨议局筹备处。
爱新觉罗·载沣颇有些得意,产生了类似“我已经这么干了而且干的不错,你们总没有话说了吧”的心理。
张人骏聘请了邓华熙、张振勋、逢甲等22人为议绅,又向留日学生金浦崇、金浦芬等人筹备资金,选址在大东门外,兴建广东咨议局大楼,算是拔得头筹。
为此,爱新觉罗·载沣不但致电全国,而且效仿赵传薪,找来记者宣扬此事。
并告诉张人骏大张旗鼓的宣传。
摄政王志得意满。
他正等着四方叫好,八方来贺。
可当他看了报纸后,如遭雷击。
各大报纸的确报道了清廷筹备咨议局的事情。
然而,是对比着来报道的。
因为胪滨府已经召开了咨议局议会。
从民主角度来说,胪滨府至少有1/3是选举出来的各处议员,1/3是内部选举出来的,仅有1/3是指定的议员。
而广东咨议局呢?
邓华熙干过数省巡抚,署理过漕运总督,层被赐太子少保衔。
张振勋,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创办了数家公司,先后任国外多地总领事,卢汉铁路总董,广三铁路总办……
丘逢甲,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曾被授任工部主事……
22个议绅,没一个是普通人,基本都是内部精挑细选出来的人。
记者称:咨议局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指陈通省利病,筹划地方治安。广东咨议局议员皆为士绅,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可想而知,众士绅集合,因循粉饰,岂期渐致富强?尚莫如胪滨府之咨议局,士农工商,万万同胞之缩影,各抒己见详析斟核乃真宪政,唯有利众者乃通过,政事切实整顿,推令经纪庶务裁判民刑,治理元弊为广东所未有……
记者隐隐指出了清廷设置咨议局的虚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