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已。
反观胪滨府,区区塞外一地,竟然真正做到了民主、宪政。
胪滨府府衙内仅有两人进去咨议局,一个是官货局总办姚佳,作为总议长。
一个是小文员唐群英,还是女流之辈。
而赵传薪,作为知府,甚至没有到会议现场。
但通过的法案会切实执行,哪怕是不合理的,只要议会通过也会执行。
知府有一票否决权,但赵传薪至今都没有行使那个权力。
爱新觉罗·载沣被“啪啪”地打脸,打的真疼啊。
……
奉天,徐世昌看了报纸后,又惊又喜:“炭工当真是为了国家开了先河,这才是立宪该有的样子。”
广东,张人骏看了报纸,脸上青红不定,异常羞愧。
旋即他叹口气:“赵炭工,竟是栋梁之材。也就是他,做事方能横行无忌……”
反正他是不成的。
南洋,孙公武看了报纸,苦笑说:“都来看看吧,赵炭工把咱们推翻清廷后的事情都提前干了。”
众人:“……”
……
爱新觉罗·载沣看了另一份报纸,气的拍案:“这个狗贼,竟然擅自废除逃旗法?这是要挖我们大清的根基那!”
为何这样说?
满人自始至终都有一种恐惧:害怕被赶回关外。
他们已经习惯了中原的花花世界。
八旗再烂也是唯一可靠的部队,清廷是不会放弃这支队伍的。
逃旗法,本质上就是为了保证八旗的战斗力。
除了打仗,别的都不让你干,这样你就只能天天琢磨上战场,琢磨杀人的道道。
无仗可打,在当地怎么活?做买卖?可以,做小了赚不到钱,做大了,有汉人使坏去举报那就完犊子了。
学手艺?
难。
因为各行各业,基本都被山东人和山西人以及河北人把持,没他们插手的份。
所以,在京城,有不少偏门的手艺,是为旗人专营,一直传到后世。
赵传薪废除逃旗法,有两点,一点是当地的旗人随便流动,二是外地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