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眼下是处于势均力敌的状况。
但很快便有人反驳。对方既然有所防备,兵马数量众多,那便是偷袭计划失败了。大军深入关中郡,补给困难,人员困乏,身处危机之中,应该即刻撤离是非之地。否则一旦被困死在这里,粮食耗尽之后,便是全军覆灭之局。
双方争执不下之时,殷仲堪拍了板,决定撤军。很简单,殷仲堪可不想将大军葬送在这里。这里是杨佺期的地盘,兵马粮草他都充足的很,自己的兵马在这里不占天时更无地利人和。既然知道这是陷阱,何必还要留在陷阱之中。退回荆州,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乎,荆州大军耗费了一个多月准备和行军抵达汉中,只打了一仗便立刻偃旗息鼓,拔营撤离。
然而来时已经不易,撤退更是艰难。
得知殷仲堪撤兵的消息,杨佺期自然不能放过他。除了大军紧紧追赶之外,还派出人员乘坐小船竹排顺汉水而下,超越殷仲堪的兵马前头进行设伏阻拦。联络山中巴獠部落一起行动,在回去的山道上肆意滋扰。
这一切让殷仲堪的兵马苦不堪言。在经历了噩梦般的十余日之后,殷仲堪率领已经折损近半的兵马走了出来,回到了安康县。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杨佺期已经下令进攻荆州。豫州已失,杨广已死,救援豫州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便让殷仲堪来承受怒火。他要拿下荆州,之后再一举歼灭桓玄。
殷仲堪刚刚抵达安康,便得到了巴东郡遭袭的消息。巫县已经失守,杨佺期在巴东边境的两万大军已经长驱直入,攻向上庸。而后方追击的杨佺期的兵马已经越过了安康县的边境。
殷仲堪立刻意识到,杨佺期是要断了自己的退路,将自己歼灭于此。另一支兵马一旦攻克上庸郡,自己后路便断了。原本打算在安康县同杨佺期的追兵战一场的,现在却绝对不能这么干了。对方两路兵马夹击而至,绝不能让他们将自己困死在安康。
殷仲堪当机立断,立刻下令继续撤离。从东北方向的魏兴郡夺路而走,一路仓皇往东南,沿着沔水抵达襄阳。又命殷旷之轻骑赶往江陵,集结江陵一万多兵马做好守城御敌的准备。
等殷仲堪抵达襄阳之时,尚未来得及松一口气,战况传来,荆西之地的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