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按照签署的和议,第一批荆州水军顺江而下,向东挺进。
虽然同意了借道,但李徽要求对方分批次少量的通过辖区水道,并且不得走陆路。这样的要求自然是防止桓玄出尔反尔。若任由其大军大举通过,很难说他不会突然发难。限制其从水路通行,并且分批次的进军,便可有效把控局势。
桓谦率领百余艘战船从孤山岛水道下来,抵达下方野鸭洲和长沙洲控制的水域。江湾缓流之处,东府军水军八十余艘战船沿着两侧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可供两艘战船通行的水道。荆州水军便以两船并行的阵型在东府军水军的战船中间缓缓向下游驶去。
桓谦站在楼船甲板上,看着江面的滔滔江水,想起了不久前那天晚上的激战,心中犹有余悸。那日的战斗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他不得不承认,东府军在利用地形和己方优势方面做到了极致。
若论水军交战,即便东府军有船上火炮,但也绝非是荆州水军的对手。己方战船和水军的数量能力足以碾压对手。虽然损失一定不小,因为对方会用各种手段摧毁自己的船只,但那是同归于尽的战法,并不能让他们取得胜利。
而对方利用眼前这片江湾的沙洲和水流迟缓的特点,深水水道狭窄的地利,以他们优势的火炮布下天罗地网。可见对方完全明白自己的优劣所在,利用其火器的优势进行打击。那也是自己的败因。
桓谦不是那种头铁的人,他心里很服气。战场之上,对方无论是武力谋略或者是利用地形上的优势都不能被视为偶然。打败了便是自己无能,便要承认对方的能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东府军都是可敬可佩的对手。
当然,桓谦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看到了战船改造的各种可能。一次的失败决不会让桓谦畏惧东府军。相反,他心中甚至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交手。
眼下的目标是进攻司马道子,但是李徽必然是未来要攻灭的对象。这已经是荆州军上上下下的共识。李徽的实力已经令人生畏,不久的将来,他将是荆州军唯一的对手。从现在开始,便要去思考如何面对他们,解决他们。
前方一艘战船上旌旗飘扬,船头上站着一群人。桓谦认出了他们,那正是李徽带着他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