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是自己的弟子,高翰文也就对其中困惑支招了。无非就是共同的境遇,共同的期望,共同的习俗,共同的信仰。
高翰文在写这些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受后世影响的。要知道正是辛亥革命以来这几个共同才凝聚了中华的认同。甚至很多海外的也都自发认同。
但如果东洲要先大明一步完成独立身份认同的构建,未来大明还真不一定打的赢啊。不过头两三代肯定有点香火情的,就看后面了。
大明现在也就浙江在试图用良民塑造身份认同,其他地方谁还讲这个,好些地方出了村就相互不认同的。关键这玩意,贸然做,朝廷也不同意啊。历史上明末南方掣肘北方军备的一个关键就是相互不认同啊,南方又不在战区,凭什么要加税呢。
而且从儒学礼法上也不能搞这玩意,皇帝是天下共主,搞这玩意,意味着皇帝只能管自己这一族群了,这不是把皇帝降格为部落酋长吗?
改变观念是很困难的。高翰文只能就这样日拱一卒了。
至少目前看来,颜钧、张逊肤都对东洲的这一行为表示赞同,因为这意味着朱硕熿这小子不会带领部下打回来,不至于再来一个靖难之役。东洲人不是大明人,自然就没有资格继承大明的法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