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又一次迭代,计算精度不断增加。
当楚飞迭代到第七次、拓扑流形达到极限、并挤入罗氏几何的算法后,精度达到了极限——此时宇宙脑全开,都无法求解出结果,计算结果止步于128位数;后面计算需要更多的算力,而这超过宇宙脑算力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倾家荡产也买不起某种东西一样,这是超过极限了,潜力彻底榨干了;此时想要购买就只能贷款。
大数据修行显然无法贷款,楚飞心满意足的从虚拟空间中退出。
稍微休息一天,将精气神提升到巅峰后,楚飞终于开始“折叠”自己的宇宙脑了。
引力内核的算法,引起了克莱因瓶算法的“翘曲”;而克莱因瓶算法又完善了引力内核的表达。
最终,形成了一个……果壳中的宇宙!
这是一个(近似)克莱因瓶,可又是一个宇宙雏形!
当“折叠”完成的刹那,楚飞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变化、开天辟地的变化。
宇宙脑体积率先膨胀;
随后意识空间再次扩张,短短时间内,直径达到了原来的300以上,体积增加了近乎三十倍。
宇宙脑也膨胀到原来三倍大小,算力飙升,先前无法计算到极限的宇宙常数,瞬间达到了133位数。从128位数提升到133位数,意味着“精度”提升了万倍!
受“宇宙脑内核”的影响,周围的“星环”也变化了,开始盘旋起来——变成了莫比乌斯环。
以前的“星环”只是扁平结构;现在盘旋起来,隐隐类似基因链条,又有些莫比乌斯环的样子。也许基因链条就是另类的莫比乌斯环也说不定。
不过这只是被动变化,后期肯定要梳理。但这种变化已经带来了很多优势。
记录面积增加了。以前只有面向宇宙脑的内圈,可以记录数据;现在两面都能记录数据了。不对,莫比乌斯环本身就只有一个面;反正记录面积翻倍就是了。
星环不断翻滚,读写速度显著增加,这就增加了反应速度、战斗输出等。
宇宙脑运行稳定,楚飞观察了一下智慧树种子。发现智慧树种子有变化了,一点细小的、宛若白玉一般的小小尖角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