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年,突然有个首辅要给他们套個笼头,这帮官僚恨不得把他给嚼碎了才肯罢休。
大明首辅张居正在权衡让皇帝陛下种什么,既然要种,那就得种出点成果来。
张居正在回忆着和海防同知罗拱辰见面的种种细节。
罗拱辰的奏疏和提议是极好的,但是这马铃薯、番薯真的能亩产两千多斤吗?罗拱辰是在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
若是罗拱辰的话不可信,那就给皇帝找个容易种出结果来的农作物。
要是真的能搞出亩产两千斤,不亩产一千斤的土豆来,那皇帝日后亲政之时,那就稳当的多。
人亡政息,在大明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
比如明太祖高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建文君朱允炆,朱允炆把江山给丢了,燕府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比如明成祖五征漠北,六下西洋,传到了宣德年间还下了一次西洋,到了明英宗之后,再也没有下过西洋。
比如大明少保于谦,在明英宗亲征把整个京营搞得全军覆没,于谦再建京营击退瓦剌,明英宗复辟之后,直接把京营给解散了,救了大明的于谦,是何等下场?斩首示众。
大明,人亡政息是常态。
晋党党魁杨博不止一次、反复告诫张居正:作为百官之首,作为首辅,这么改革,绝对不得善终,大明天子天性薄凉,薄情寡恩,这么给老朱家卖命,到时候群起而攻之,老朱家的皇帝顺水推船,必然清算,挖坟掘墓,于谦殷鉴在前。
于谦的冤死,是求荣得辱,这后来者,看到于谦的下场,是何等的心惊?
杨博一直在努力拉拢张居正,哪怕是把晋党的位置给了张居正,也比给了张四维那个首鼠两端的东西强。
张居正希望自己人亡政不熄,至少要保证,大明皇帝亲政之后,有实力可以做到这一点。
至于君王是否要对他的政策全面清算,那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张居正睁开了眼,罗拱辰是可信的。
他的分析是基于一个基本原则,看他的腚,坐在哪头。
罗拱辰是有举人功名的缙绅,什么是缙绅?
就是中了举人,那是鱼跃龙门,同乡们会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