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6/12)
一课,什么叫生民苦楚。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城里老爷家的小姐,农户家中,女子也要耕种,六岁开始捡穗刨手,十岁汲水灌溉,十三岁就准备嫁人,而坐月子这种事,在民间压根就不存在,孩子出生后,母亲第三天就开始下地干活,农忙时候,甚至第二天就下地了。

    穷民苦力,有的百姓家里一家五六口人,短褐这种粗麻衣物,就两件,谁出门谁穿。

    如此种种,让朱翊钧意识到了生民苦楚这四个字,重若千金。

    而大明农户不缺勤劳,种再好一些,能有个六七成宝岐司的产量,就能生民无数。

    前几日王国光上奏言,不将番薯纳入主粮,仍然救荒为宜,就是在荒田上种番薯不纳藁税,至于谷租和乡部私求,朝廷现在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交给穷民苦力自己去斗争了。

    徐贞明俯首说道:“臣请,传诏海商留意海外番薯种,带回有恩赏,以用以存优汰劣;遴选各地农户、秀才、举人等一应有志于此至宝岐司共襄大计;各地军民屯耕宜开辟种田火室,专门育种以供屯耕所用;若有大株送入京师为祥瑞,用于一穗传单株选种育种。”

    “番薯种染病,若是单一种,恐酿饥馑灾祸,仍需多薯种,防病防灾。”

    植物会生病,蚕会生病,牲畜会生病,对于中原王朝而言,不是一个新鲜事。

    朱翊钧拿着土豆和番薯,略显无奈的说道:“你说的这些都很好,但是内帑外帑空虚无比,这些事,能做,可能做的不多,你说要遴选农户、秀才、举人入宝岐司,这种地的衙门,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有几人应诏?”

    “做了能有几分成效,就不知道了。”

    徐贞明郑重的说道:“那也比不做强。”

    “徐公出此言,羞煞状元郎,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朱翊钧一听,立刻表达了自己的高度认可,做了能成几分,谁也不知道,但种地这个事儿,做了要比不做强。

    朱翊钧一边走一边摸摸这个番薯,摸摸那个土豆说道:“昨日,高启愚上奏言事儿了。”

    “高启愚是何许人也?也是农学士吗?”徐贞明有些迷糊的说道。

    别人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徐贞明是真的一心只种大番薯,两耳不闻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