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权豪缙绅,骂名张居正来担(4/10)
民,尽是势豪奸猾,影射侵欺以致亏损常赋。]

    这欠赋的问题,不是小民的过错,而是势要豪强奸诈狡猾,各种侵占欺压所导致了正赋的亏损。

    整个大明也只有张居正敢这么说,把欠赋的原因,分析的透彻明白,而不是推给小民不识礼仪,刁钻无常,故意积欠,这是大明王朝常见的话术,国朝财用大亏,都是小民不肯交税所致!

    但是张居正不这么说,他说积欠正赋罪在势要豪强,影射侵欺,这是张居正总结的第一个原因。

    隆庆年间,海瑞被弹劾的罪名,可是鱼肉缙绅,海瑞其实没做什么,他就是在南衙清丈,查了查徐阶当首辅那些年到底弄了多少田。

    大明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在整个国朝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只有张居正上奏,告诉皇帝,大明的积欠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在张居正之后,大明朝中,也再没有任何人敢于讨论关于势要豪右、缙绅在社会阶级中的消极作用。

    在奏疏中,张居正也批评了大明朝廷,他说:[各有司官衙,不能约己省事,无名之征求过多,巧设名目,铺张浪费,奢靡无度,以致民力殚竭,反而不能完公家之赋。其势豪大户侵欺积猾,皆畏纵地方有司,而不敢问,反将下户贫民责令包赔。]

    作为凌驾于各个阶级之上的公权,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的超然力量,大明有司无法履行自己调节矛盾的职责,反而在激化矛盾,不断的设立各种名目,征求于百姓,而势豪大户又畏惧于朝廷的威权,不敢多问,只能让下户贫民苦力,承受这个代价。

    这是张居正总结的第二个原因。

    在奏疏中,张居正又进行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他说:[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官惧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追并;其甚者,又以资贪吏之囊橐。以致百姓嗷嗷,愁叹盈闾,咸谓朝廷催科太急,不得安生。]

    考成法好归好,也不是全无问题的,言官们天天泄泄沓沓的聚敛之弊,也有所展现,这种极为功利的考成法,有司官衙为了完成kpi,畏惧降罪,不分轻重缓急,全都要严刑峻法的追欠,导致了百姓惆怅万分,都说朝廷催科太急,不能好好生活。

    这是张居正总结的第三个原因,怪他这个当国的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