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制定作战计划。
这一步,在土蛮汗看来,就要考虑,大明军到底是要堵住他的退路,还是不要堵?
土蛮汗这一仗打完,怕是做梦都是戚继光这三个字了。
“戚帅,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何你对北虏动手,总是手下留情,就像这次,明明可以遣锐卒堵住土蛮汗的退路,为何还放他一条生路呢?但是平倭,却从来不留余力。”李成梁一直好奇这个问题。
大明军完全有实力将对方完全包围,然后最终消灭,可是戚继光选择了围三缺一。
戚继光思忖了片刻说道:“我来到北方后,发现北虏的情况和中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个北虏甚至连俺答汗和土蛮汗都不怎么会用蒙文了,但是倭寇不一样,倭寇必须死。”
戚继光任用鞑官,但是绝对不会任用倭官。
鞑官是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就有的一种任用,就是招安北虏的部落,将其安置,同样大明也有逃亡到北虏的案例,比如正统十四年的赛因不花,嘉靖年间的雁北地区白莲教教首赵全等等。
三娘子说的办法,也是个和解的办法。
都打了两百多年了,大家各有优势,不如参考云南黔国公府事,弄个高度受朝廷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羁縻的地方公府,彼此给个台阶。
但是倭寇不一样,倭寇必须死,戚继光一辈子都在平倭,若是有人说要用倭官,戚继光一定会上门讨教,询问其究竟,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戚继光一定会将其绑缚到陛下面前,以通倭之罪告诉。
戚继光的刀是向外的,他对内只能诉诸于皇帝,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做法,不让任何贱儒有离间君臣的机会。
皇帝如何应对已经给出过答案,他会亲自动手杀人,就是那个笔正陈友仁,污蔑戚继光东征平倭,直接被皇帝亲手给剁了。
“倭寇必须死。”戚继光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
戚继光其实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论述这个结论,比如从士气凝聚方面。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倭寇入寇嘉定,参将李逢时、监军许国等,带领六千人前往平倭,大获全胜,嘉定知县阴凤麟,阻拦李逢时杀倭,因为杀俘不祥,二百三十一名倭寇俘虏逃脱,里应外合,导致罗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