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3/9)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挺好,挺好,虽然没有火炕,不是暖阁,但是墙有一扎多厚,再加上这个厚棉被,到底是冻不死人的。”朱翊钧对联排官舍做出了高度评价,他引用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称赞了王崇古,庇佑了寒士,守住了他们的家庭。

    棉被一看就是统一采买的,而且是新的,大抵是过年银采买的实物,王崇古给的不是现银,而是采买年货,采买实物,第一是为了反腐,这可是王崇古自家出钱,实物不容易贪腐;第二则是官厂的现状,其实把银子给了匠人,匠人是不舍得花,有点钱都小心的用红绸布包裹起来,细细的藏起来。

    王崇古干的很好,朱翊钧真的非常满意。

    “此皆仰陛下圣恩浩荡。”王崇古已经发现了自己活命的技巧,只要保护好这些个工匠,自己就能好好的活下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在张居正的教育下,明显更加偏爱穷民苦力,想要表达自己忠君体国,没必要做谄媚臣子,只需要保护好这些穷民苦力,让他们有口饭吃,那就能从皇帝这里换到圣眷,就可以在一些事里,获得庇佑。

    比如最近有人弹劾王崇古挪用皇宫鼎建钱款,就被陛下给宽宥了。

    皇帝大婚原定于万历五年十二月,但是因为不满十六岁,需要到次年,最后确定了万历六年三月。

    王崇古一直是按照万历五年十二月的工期修建,在这个过程中,朝廷的僵化开始体现,内帑和国帑的拨款总是很慢,要走的手续很多,要走的流程很多,王崇古为了赶工期,拿了不少自己的银子垫付,而后等待朝廷的批款,他一直是这么做,无论是清理火场、挖地基、夯实地基、下柱、回填、主体建筑浇筑、石灰厂营建等等。

    王崇古这种先垫付而后等待朝廷拨款的行为,很显然是违规的,这就被监察御史给盯上了,连章的弹劾飘进了文渊阁,而皇帝对此都是画个叉,甚至都没搬到廷议上。

    这建筑工程尤其是涉及到了人力的部分,把钱给够才能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钱给不够,一个二层的小楼,就能给你盖三年五年,甚至直接烂尾。

    在整个皇宫鼎建、皇家格物院、讲武学堂、佛塔、德王府、皇帝行宫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