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的反应,成全了他自己的名声,也成全海瑞的名声,如果胡宗宪处置海瑞,则两败俱伤,胡宗宪从来不是个小人,他的确投效了严嵩严世藩,但那也是为了平倭大计,不得不为。
为胡宗宪平反,是隆庆二年徐阶倒台后的一股风力,朱翊钧也真的很认真的考察过胡宗宪的为人处世,仅凭胡宗宪平倭之功,足以平冤昭雪了,详细了解后,在私德上,胡宗宪也是一个很好的人。
胡部堂自己的儿子被小小知县给拿了,他不去寻知县的麻烦,却找自己儿子麻烦。
“陛下,胡部堂当初给臣回了信,只说自己约束家人不严,未曾训诫臣只言片语。”海瑞说起了过往,一件陈年旧事,陛下居然也知晓了,胡宗宪不包庇自己的家人。
胡宗宪的确不够光明磊落,因为能够查明,胡宗宪的确贪腐,每年给严嵩、严世藩大量的银子,通过提编浙江盐银,聚敛无数,有总督银山的绰号,这些银子一部分都流入了严嵩严世藩的口袋,一部分用于了平倭,一部分用于招抚亡命之徒,比如海寇汪直,一部分用于养自己的手下幕僚。
这些都是胡宗宪的确切罪责,但皇帝给胡宗宪平反的原因是功大于过。
“万太宰,出身不好,不是什么问题。”朱翊钧看着万士和,语气很是平静,可这话里,教训之意不言而喻。
万士和心中猛地一惊,陛下批评他不是因为他说了海瑞,骂人不揭短,那为什么要骂人?大家为了一个政令吵来吵去,十分的寻常。
陛下责怪他看人更看重出身,就像是簪缨之家的王世贞,骂张居正出身军户,腿上的泥都没洗干净一样。
“臣谨遵圣诲。”万士和赶忙俯首,万士和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吏部事儿,还是礼部适合他。
“正统初年推行义官之初,也是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琼州等地推行,然而稍以时日,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万士和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陛下训诫他,他还是要一刀切,查旧案,万士和发现这个政令最初的推行目的就是改土归流,这口子一开,立刻就从云贵等地,遍布天下,流毒无穷。
万士和仍然坚持要一刀切,这是吏部部议的结果,他作为吏部明公,必须要为这件事站台。
朱翊钧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