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到了地头,天都快黑了,也说不了多少事,就得赶个大早回京,张居正喜好熬夜,这好不容易把毛病给改了,朱翊钧也不好带着一个问题深入讨论,这廷议停一天,也未尝不可。
廷议是廷议,操阅军马是操阅军马,朱翊钧还是要去的,走的是德胜门的兵道。
“臣等遵旨。”万士和见陛下答应了下来,松了口气,南人和北人的政斗手段是完全不同的,风格都不同,当年成祖文皇帝就在南衙很不适应,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北方,硬碰硬,朱棣谁都不怕,可是软钉子吃多了,那真的是难受的很。
不熟悉他们的手段,万士和是生怕小皇帝栽跟头,小皇帝栽了跟头,万士和这种谄媚臣工,就是第一个死的佞臣了。
王崇古比万士和的处境还要糟,他当然不喜欢小皇帝出什么意外,他还指望着陛下给他分红呢!
经过廷议之后,二十四日的廷议从陛下三月初三大婚后,休沐一日,皇帝歇着,可不代表廷臣们会歇着,除了廷议还有大堆的事儿要做。
马自强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陛下所忧虑之事,就是大明进士们眼高手低,说的一套一套的,铁树都能开花,可是一动手,都漏了怯。”
“其实在国初,太祖高皇帝就察觉到了。”
“太祖高皇帝早就注意到了?”朱翊钧愕然,他觉得贱儒误国,居然不是他带来的风力舆论,在明初时候就有了?
马自强俯首说道:“洪武六年,太祖与中山王徐达手谈对弈言:朕设科举,以求天下之贤オ,务得经明行修,文质相称之士,以资任用。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辞,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
第二百九十五章朕当初欠考虑了(第2/2页)
“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求实求贤之意也。”
洪武六年,大明战神、倚之为万里长城的徐达在岭北战败,狼狈回到了应天府,等待着朱元璋的处置,朱元璋以徐达功大为由,赦免了徐达的战败。
打了一辈子仗的朱元璋当然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没有什么常胜将军,打仗这种事,朱元璋非常清楚,事在人为,漠北元昭宗和王保保君臣一心,没打赢,是胡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