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强、万士和,这礼仪制度也不能再缩再减了。
万士和在某些事上也很执着,皇帝的乱命,他也是不会奉命行事的,这大婚是陛下的事儿,王者无私,这可是大明的脸面,那么多外国番夷使者在京,办得差了,友邦惊诧。
朱翊钧在筹备大婚礼仪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规律,自从明宪宗朱见深继位之后,大明的皇帝如果有了庶长子,一定不会有嫡子,这就是折中之法,不违背皇明祖训之中的祖宗成法,立嫡立长,也好过无法确定顺位导致的朝堂风波。
比如万历年间,持续了十五年的国本之争。
朱翊钧马上大婚,他就必须看到这个问题,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其实就是大明皇帝皇权和臣权拉扯争夺的过程,无论万历皇帝做什么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
万历皇帝的皇太子朱常洛,乃是万历皇帝宠幸了宫婢所出,这也是万历皇帝看不上这个皇太子的原因,皇帝看不上长子,这立刻就形成了党锢,而后两次妖书案、三王并封、梃击案、红丸案,层出不穷,大明顶层的政治风波不断的酝酿。
朱翊钧不得不说,大明的命真的硬!
万历皇帝如此胡闹了三十八年,到了最后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一直到了崇祯十七年才彻底咽气,这血条真的是长的吓人。
“两个侧妃叫什么来着?”朱翊钧略显疑惑的问道。
朱翊钧显然不会有国本案的发生,他实在是太勤勉了,到现在,两宫太后和皇后选出的侧妃,朱翊钧别说认识了,连名字都不晓得,他的勤勉废寝忘食算不上,但绝对用心。
朱翊钧主要是对豆芽菜不感兴趣,要什么没什么,抱着个什么都不懂的火柴棍睡觉有什么意思?
朱翊钧根本不知道,王夭灼连鲛油都准备好了,那可不是什么都不懂,宫里的老嬷嬷那张嘴,那可是什么都能往外蹦。
张居正时常担忧,这样的勤勉用心,又能维持多久?
历史反复告诉张居正,克终极难,前有唐玄宗,后有明世宗,都是类似,既要也要还要不可取,张居正后悔天天劝谏节俭,就是后悔在这里,皇帝但凡是有点爱好,寄情于物,也是极好的。
朱翊钧不是没有爱好,皇帝对算学和机巧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