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9/10)
是一个孔子手植的桧树,这棵桧树,孔府的人说是孔子手植,已经有了灵性,是千年桧树君。

    在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那之后便是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到了隋末唐初,千年桧树君枯木逢春,活了!

    到了唐高宗乾封三年,这树君又枯萎了,这一睡就是三百七十四年,就是宋仁宗年间了。

    这棵树贼有趣,到了南宋建立的时候,枯萎了,到了元世祖三十一年,再次枯木逢春!这树君有灵,到了元末又枯萎了,这一次枯萎的时间短,到了洪武二十二年,再次枯木逢春,蓊郁繁盛了起来。

    孔府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数千年树君的故事呢?

    自然是为了:孔氏子孙恒视其枯荣,以占卜世运焉。

    既然这棵树这么神奇,那自然可以卜吉凶了,任何到了孔子手植桧树树下之人,可以买枯叶焚之卜吉凶,喝下可以获得树君的赐福。

    千年的桧树君有灵性?孔夫子知道自己,怕是能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死这帮不肖子孙,要知道,孔夫子对于鬼神精怪之说,态度就只有一个,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不讨论,结果他的庙前,摆着一个桧树君,夫子气不气不知道,倒是儒生们给气坏了。

    过树君之后,就是杏坛亭,上面有个石碑,写着杏坛二字,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杏坛二字,是党怀英写的。

    这个党怀英何许人也?

    党怀英和辛弃疾都是山东人,师出同门,少同舍而居就学,可是两个人完全不同,辛弃疾后来去了南方,成为了大宋的臣子,而党怀英是金国的大儒。

    世人已经鲜有人知道党怀英了,但是对于辛弃疾却是如雷贯耳,对辛弃疾的怀才不遇扼腕痛惜。

    金人的臣子大儒书写的杏坛二字,堂而皇之的在孔庙里摆着,而且还收费,可以求仕途一路畅通,可谓是讽刺至极。

    这件事最离谱的就在于,明孝宗曾经赐给孔府一幅字,就两个字,杏坛,但是孔府不用明孝宗的字刻碑,就是要用党怀英的字。

    金军南下的时候,曾经把孔庙全部捣毁,庙宇、书籍付之一炬,俱为灰烬,这孔府不用孝宗的字,居然用金国大臣写的字,这并不离谱,因为孔府有规矩。

    孔府的规矩:庙中凡明朝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