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零九章 大巨变时代(3/10)
这有了身孕,就该册封为妃子了,就定淑妃吧。”朱翊钧看着王夭灼,询问王夭灼的意见。

    “夫君说了算。”王夭灼从清纯蜕变为了成熟,一颦一笑都带着风情。

    “皇帝是不是该再纳几个妃嫔了?”李太后这段时间不要太高兴,宫里接连有了喜事,她也不再一心礼佛,而是带起了孩子。

    朱翊钧听闻还要纳妃,连连摆手说道:“还是不要了,最近国事多变,朝中那些个大臣怕是要拿这个说事,等两年吧。”

    “最近有几件大事,第一件事,从京师到大同的驰道、从京师到辽阳的驰道,这两条驰道,为期五年,一条就要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朝中士大夫们正喊着大兴土木,国之将亡;第二件大事,事关开海,密州、宁波、月港、广州远洋商行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都在等着汪道昆九年期满,做点大事。”

    海陆并举是朱翊钧新政的基本主张,既要开海,也要扩大战略纵深,这两条驰道,非建不可,崇古驰道过蓟州至山海关,这是已经在建的驰道。

    到辽东的驰道一共两条路,第一条是蓟州、喜峰口、大宁卫、会宁卫,自会宁卫至应昌和辽阳;另外一条是山海关、广宁、辽阳。

    朝中主要争论的焦点是,大部分的廷臣认为,只修一条,也就是山海关、广宁、辽阳,这条路并无山道,修起来极为简单,算是花小钱办大事,总预算在一千万银。

    朝中的批评浪潮很大,奸佞之臣,枉圣上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翻译翻译,就是这才阔了几天,就敢搞这么大的工程,皇帝还是个孩子,大臣们难道也是孩子不成?

    弹劾!

    廷臣们也觉得花的太多了,

    “行吧,过两年就过两年吧。”李太后也不过分的纠结,多少也要照顾丫头的心思,频繁纳妾,的确不利于圣誉。

    朱翊钧很忙,和冉淑妃说会儿话,就又去了御书房,奏疏批阅了一半,需要继续。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每日一次的廷议照常召开,大明皇帝带着潞王来到了文华殿。

    “巡抚松江都御史汪道昆,以年迈多疾,上奏乞骸骨致仕。”张居正说起了第一件事,和张居正期满之事,是极为类似的,汪道昆快九年期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