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二十二章 若再有战祸边衅,朕必永清草原大漠(7/10)

    杨宁仁虽然人在四川,但他对京堂诸事非常了解,京堂的邸报、杂报,他都会细看,来了解京堂的变化,甚至说,杨宁仁很了解陛下,陛下在一些不涉及国事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真的很好说话。

    如果杨氏真的配合罗瑶完成清丈,嘉靖初年那点积怨,陛下不会动手,在国事面前,陛下总是放下私情。

    朱翊钧看着杨宁仁摇头说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把希望寄托在杨有仁身上,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他这个人,万历五年落榜,万历八年又落榜,连大明收复了大宁卫都不知道,闭门造车的读书,在日新月异的大明,实属不智。

    杨宁仁久久没有回答,思考了良久才说道:“杨有仁已经是家里读书最好的那一个了。”

    可以说大明进士坏,但绝对不能说他们蠢,相反,有跃龙门之称的会试,想要考中,那跟登天没什么区别,强如新都杨氏,想要培养一个进士,也是一样的困难。

    “你们和播州杨氏联系如此密切,是打算造反吗?”朱翊钧拿起了案卷问道。

    说起来前四川巡抚罗瑶,也不是无能之辈,否则也不会被张居正收到门下了,罗瑶到了四川三年刮了三十四万银,他选择就范,一方面是新都杨氏,一方面就是播州杨氏了,逼迫吹求过急,恐怕会弄出大乱子来。

    此獠为自唐至今的播州土司,朱元璋还在四处乞讨的时候,播州杨氏就已经是播州的土皇帝了。

    “未曾想过造反。”杨宁仁打了个哆嗦,颇为恭顺的说道,既定事实,容不得杨宁仁狡辩,说要造反,他们家没那么大的胆子,但借故谋财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案犯入京,其实已经是结果了,该斩首斩首,该流放流放,朱翊钧见一见杨宁仁,还是看在杨宁仁曾经赈灾的面子上,相比较杨有仁的不做人,二房出身的杨宁仁做事还是拟人的。

    朱翊钧站了起来,打算离开,他在这里三法司也不好审案。

    “陛下,大明律族诛有定,十五岁以下孩童不斩!陛下,罪臣恳请陛下留罪臣家中孩童一命。”杨宁仁听到了动静,赶忙大声说道,再不求情陛下走了,就没得求情了。

    “伱多心了,朕没说要杀孩子。”朱翊钧甩了甩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