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同,按照这个思路,大明的封建郡县制也在逐步走入死胡同中,礼教越来越森严,人被礼教严格束缚着,儒家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幻想的理想国,正在把大明引入深渊的歧途。
同样,这样的批评,对林辅成的自由学派,也是同样适用。
林辅成认为,朝廷不必干涉,在完全自由之后,都会找到出路,比如市场上缺少桐油,自然会有人去种植,填补这个空白,大明缺少白银,自然会有人出海去寻找,因为供需摆在那里,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想办法供应,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会有什么空白,自由之下,一切都会完美无瑕,朝廷的干涉,会让市场变形。
这一套又有点像道家的无为而治。
可是这一套大明已经实践过了,没什么用处,嘉靖年间,道爷自诩汉文帝,深居九重,无为而治,一连二十五年,大明完全没有变好的样子,反而变成了一个处处漏风的破房子,一踹就破。
姚光启更加推崇皇帝从张先生那里学来的实践论,张先生的德,是别人不同,是行道而有得的德,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印证自己所学,知行合一,张先生本身也是個循吏,注重结果。
林辅成微微眯着眼看着姚光启,京师真的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这等家世优渥之人,居然潜心修学,而不是纨绔,字字句句都打在了林辅成的软肋之上。
“那么我来问你。”林辅成开始反击,他看着姚光启说道:“朝廷粗暴干涉,难道就是全无代价的吗?”
“当然有。”姚光启一愣,立刻回答道。
林辅成露出了笑容,看着姚光启点头说道:“官厂团造的工匠、土地、工场的营造、工匠的报酬、技术进步的奖赏,造船、棉纺、毛呢、铸炉、煤窑等等,哪一项,不要海一样的银子?无论做什么,朝廷都要付出海量的白银,万历仅九年,陛下就在在开海事中投入了3712万银,而陛下从内帑拿出了1500万银之多。”
“投入就是做生意,求得就是回报,做生意总是有赚有赔,这一点你认同吗?”
姚光启眉头紧皱的点了点头说道:“我很认同。”
林辅成慢慢站了起来,端着手开口说道:“朝廷过分干预,必然会导致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朝廷要付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