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翊钧收起了戚继光的书信,对着冯保说道:“戚帅来信说,墩台远侯发现了个大铁山,也不知道如何跟朝廷说那个铁矿,就在卧马岗的附近,就很大很大的一个铁山,露天的,品位很高。”
冯保和张宏互相看了眼,彼此都是疑惑的说道:“啊?”
突然从天而降的泼天富贵,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缺银少铜没有煤铁还烂,是这些年明公们经常提及的话题,滇铜难,埋得深,但还是要倾尽全力的采本章未完,继续左滑阅读 用,西山煤局的煤三十多丈深,也要挖煤。
结果现在,戚帅又报闻了一个新的矿山,铁山。
采不完,根本采不完。
其实很简单,卧马岗附近是中亚成矿带,而且是斑岩型铜金矿的成矿带,倭国、吕宋、婆罗洲、智利也都是富矿,他们都分布在环太平洋成矿带,又因为板块运动,这些地方也在造山带,地里的矿就都拱出来了。
不是云南地方官员不负责、百姓不勤恳,短短不到十年就被吕宋铜祥的赤铜产量给超过了,完全是因为自然禀赋的原因。
朱翊钧的勤勉已经超过了大明朝大多数的皇帝,他给边方的将军写信,奏疏从不过夜,御门听政、操阅军马,几乎没有休沐的时间,这让他对信息的掌握,也超过了大多数的皇帝,形成了实质权威,实质皇权,而不是空有一个架子,被人忽悠的人型图章。
这让朱翊钧能够了解很多的矛盾。
大航海时代,每一条的利润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增加,即便是抵达琉球换取海货的利润,也超过了300,如果能抵达泰西,那么利润率将超过1000,这是费利佩二世面对大明皇帝那么多无礼的诉求,也愿意继续海贸的原因,同样也是大明势要豪右们宁愿出让土地,也要换取出海权的原因。
海贸,成为了朱翊钧工具箱里,调节矛盾里,颇为有效的一个工具。
这是王崇古迂回还田的策略过程中,朱翊钧做的总结。
此时的全楚会馆内,大明帝师张居正,将写好的一卷书,翻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后扔进了火盆里,用一个铁钳,挑动着书籍燃烧,火焰的光芒压过了石灰喷灯,明灭不定。
游七面色复杂的说道:“先生,呕心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