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户们才不要这些人,长相好看、心思灵活的人,多了去了,流民不知根不知底,也配吃他们家的米?
流民见这里讨要不到粮食,有的开始离开,走不动的还留在原地,在乞讨,在乞求奇迹的发生。
人间炼狱开始了,吃人,起初还有点礼义廉耻,换着吃,后来连换都不换了,大人吃了老人孩子,吃完了老人孩子开始吃女人,吃完了,彼此攻击撕咬,瘟疫开始在流民之间散播开来。
那些人都死了,后本章未完,继续左滑阅读 来知县让衙役开始收尸,衙役都不肯去,觉得都是知县找的麻烦事,若不是知县事设粥棚,哪有这么多的死人?最后,衙役们还是去了。
死的人太多了。
“农,生民之本也。三代之上用稼穑兴王业。即治天下国家,同亦由力本节用,抑浮重榖,而后化可兴也。”张居正说完了故事,他没有补充太多的细节,那些细节实在是令人太揪心了,他真的不忍心提及。
连提都不想提,亲眼目睹的张居正,该是什么样的情绪呢?
岁大饥,人相食,那是何等的惨烈。
如此下去,大明必然亡于民乱,大明起于残忍朘剥的揭竿而起,亡于残忍朘剥的揭竿而起,这又是何等的悲哀。
张居正回来了。
朱翊钧又想起了弘毅二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张居正和张居正的拥趸们一生的写照。
“工兵团营,是明日启程前往绥远吗?”朱翊钧问起了一件大事,工兵团营。
朱翊钧问的是,大明五条驰道修建的工兵团营。
除了辽东工兵团营之外,其他工兵营,全部拖家带口的前往了绥远,这些劳役,都是流氓,从北直隶十二府征召后,投入到了各个工地。
大明驰道修建的章程,完全参照了官厂团造,并且就劳动报酬而言,和住坐工匠相比,要低两到三银,除辽东工兵营外,七万余工兵,已经顺着驰道,返回了京师,现在驻扎在北大营,并且明天启程前往绥远。
这些工兵营在修完了绥远驰道后,部分会留下,部分会继续迁徙,就如同雁行人一样。
“陛下,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