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悖。”王崇古面色凝重的说道,他的声音压得很低。
圣眷这玩意儿,真的是太好用了!之前王崇古被骂成了什么样?陛下一出手,王崇古被攻讦的声势,立刻就消停了。
王谦低声说道:“我们让江陵公搞吏治啊,他天天给咱下套,咱们也给他下个套,爹,江陵公就是明知道是个套,他也会往里面钻的,杨太宰那时候不是说了吗?江陵公啊,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大明当下统计还把战座船统计在内,规模都不如永乐十八年。
王崇古这种臣子,用就得小心、警惕的用,不能一刻放松,但凡是放纵,就会招致灾祸,对王崇古也是坏事,他就不是青史留芳,而是遗臭万年了。
揣测圣意,可能是臣子这辈子最大的心病,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猜来猜去,最后猜错,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了这绝不公开的密疏,下情上达,就不再是阻碍了。
王崇古的制度设计里,在设计之初,只有各地巡抚、和钦定忠君体国之辈,例如侯于赵、周良寅这类人,才有资格上密疏,密匣和密疏上的火漆必须完好,否则对下追责,密疏直入御前,而不是过通政司和文渊阁。
密疏这玩意儿,是大道之行的张居正能想到的?!
“慎密二字,最为要紧,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可不畏乎?凡有密疏,密之一字,最为切要,故此以火漆专封,以塘报送抵入京,直送御前。”王崇古详细解释了下密疏这个法子。
要是闹到‘掐专线’的地步,地方巡抚、知府就该担心自己的脑袋了,明确规定了密疏的范围,还要请安用这个渠道,那就别怪皇帝不客气了。
“书信和密疏亦有不同。”王崇古详细解释这其中的分别,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密疏,独立于流程之外,皇帝和地方巡抚封疆大吏的沟通渠道,它比私人信件更加正式,而且具有一定的行政效力,内容不是沟通感情,而是沟通国事。
“王次辅,你给我交给实底儿,这密疏的法子,你是不是还在用来沟通晋人?”张居正左右看了看,将王崇古拉到了一边低声说道:“可别说我张居正翻脸不认人,我这是在救你。”
朱翊钧赶忙解释道:“啊,就是说点京师的事儿,怕戚帅担心老家,就絮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