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五百三十四章 贱儒就是矫情(2/9)
度趋同的。

    至于两宋,两宋没有田制。

    制度设计都有重新分配生产资料的空间,但历朝历代都没能贯彻和执行。

    执行不了。

    万历十一年的春风,随着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吹遍了京堂,而扰人的煤烟仍然在京师的上空盘旋,还带着塞外来的沙尘,遮天蔽日,会试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结束,紧张的阅卷开始了。

    朱翊钧收到了王崇古的奏疏,讨论的是官厂团造,说的是林辅成的诅咒,官厂团造会如同军屯卫所一样必然失败。

    这个诅咒如同梦魇一样折磨着王崇古,王崇古不得不得去思考这个问题的可能。

    张居正站在分配的角度,曾经提到过如果向下分配不足三成,官厂团造会失去活力,低于一成,官厂团造就会分崩离析,就像军屯卫所一样。

    而王崇古讨论的内容也是必然失败。

    这诞生了一个吊诡的逻辑,那就是当一个事务,可以被讨论会以何种形式失败的时候,反而可以避免这些失败,进而让失败的那一天来得晚一些,例如越是可以讨论大明因为什么而亡国,大明反而会因为规避风险,延年益寿。

    万历维新,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结果侯于赵、林辅成等流,整日唱衰,惹人厌恶的同时,又拿他们没什么好办法,毕竟他们说的都是事实。

    大明亡国是可以讨论的问题,朱翊钧允许说老朱家的江山不是千秋万  代,甚至可以讨论为何会灭亡。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王崇古看来,官厂最大的危险来自于上层,如果官厂的上层建筑,即技术出身的管理层低于五成就会危险,低于三成就会分崩离析,而且王崇古认为,这种危险和官场是共通的,即没有实践经验、只知道空谈的贱儒比例超过五成,就会对朝廷的决策形成负面影响,如果超过七成,大明立刻咽气。

    继而王崇古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任何一个集体,其管理层超过五成,不是来自基层,就可以准备重组了,超过七成就可以宣布没救了,等死吧。

    之所以有这样的论点,王崇古认为技术的载体是人,而不是其他。

    这个集体可以是任何形式,小到手工作坊,大到商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