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五百四十七章 王谦发家的四个秘密(7/10)
那都是虚妄。

    朱翊钧留下了王谦的奏疏,王谦奏闻了沈安娘安置问题,沈安娘和儿子女儿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郭有章在大明腹地的血脉就剩下这两个了,但他们姓沈,不姓郭,比较让人头疼的就是关注了,这件事闹得太大了,对沈安娘而言,越多的关注就是越多的伤害,这也是没办法,只能等时间的沉淀了,而且这些关注更多的是关怀,而不是谩骂。

    郭有章实在是太人渣了。

    “陛下,臣不明白,为何西南战事,甚至不用京堂钱粮,但是朝中却没人担心西南藩镇化的可能呢?这不是已经脱离朝堂的控制了吗?”王谦有些迷糊的问道。

    朱翊钧也是一脸疑惑的说道:“因为黔国公府本来就是藩镇啊,它本就是藩镇,还担心什么藩镇化?”

    “啊?”

    “就这样啊,难道不是吗?永镇西南你当是什么好事吗?那地方穷山恶水,镇守在西南,岂止是受罪那么简单。”朱翊钧笑着说道:“分封是什么?是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西南本就是大明的分封制,它本就是藩镇。

    也不必担心脱离朝廷的控制,因为黔国公在云南面对生苗熟苗,需要朝廷的,有大明朝廷,才有黔国公府的存续。

    就西南那个地方,即便是有蒸汽机开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开发出来,至少也得以百年去计算,十分的困难。如果黔国公府有的选,他一定到南衙或者北衙安享太平。

    朱翊钧想了想摆手说道:“不对,朕说错了,应该是藩篱,而不是藩镇,藩镇带有浓烈的贬义,还是藩篱的好。”

    “那臣没有疑问了。”王谦至此恍然大悟,对现在西南的战争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是大明的藩篱,在跟东吁交锋,包括旧港总督府。

    “臣告退。”王谦离开了御书房,走的时候,看了一眼御书房行色匆匆的中书舍人和禀笔太监,重重的叹了口气,陛下是真的勤勉,搞得禀笔太监们也是忙的焦头烂额。

    禀笔太监说是自宣德年间才有,一代弊政,实宣庙启之也。

    但其实禀笔太监在永乐末年就有了,比如《明通鉴》宣德元年七月有条陈:司礼掌印之下,则秉笔太监为重,外官所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