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李贽其实从没有放弃过他的思索,只不过在太白楼陛下连续问了他几个问题后,他愕然的发现,其实他的观点不是新颖的观点,而是早就有了。
两宋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只要是读书人都知道,而且时常谈及,一说就是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但只字不提,文彦博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不是和百姓治天下。
所以,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就是宁愿牺牲百姓的利益,也不能伤害士大夫的利益。
但是读书人,往往断章取义,只引用前半句来证明不让皇帝一人独治是进步,忽略后半句非与百姓治天下,来掩饰两宋士大夫根深蒂固的只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劣根性,连达则兼济天下的遮羞布都不肯遮掩的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遮羞布都不要了。
当时宋神宗宣见了文彦博讨论陕西戎事,文彦博非但没有讨论戎事的兴趣,上来就炮轰了新政,言祖宗以来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意思是你神宗皇帝违背了祖宗成法,搞什么变法,那可不就乱套了吗?陕西军乱,不就是你变法搞出来的吗?
当时神宗皇帝就跟文彦博吵了起来,文彦博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皇帝就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神宗皇帝说:变法伤害了士大夫的利益,导致了士大夫们都不是很开心,虽然损失了士大夫的人心,但是变法,有万民的民心。
文彦博立刻就说,百姓?百姓在哪儿呢!皇帝你和谁治国心里没数吗?和士大夫共天下!
士大夫们从何而来?从万民中而来,但是穿上了那身儒袍,最后就变了模样。
李贽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办法来,索性就不想了,反正陛下是个明君,无代表不纳税,这不是当务之急。
“臣愚钝,陛下当初问臣的那几个问题,臣…一个都解决不了。”李贽由衷的说道:“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天下的苍生渴望甘霖解救他们的苦难,却不知道苍龙,就在这里盘踞隐藏不为所动。
皇帝当初,问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张冠李戴,如果穷民苦力可以不纳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