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堪舆图上,是大明四海观测站,长期观察到的平均水温的温度线、浪高线。
从兴隆庄到吕宋密雁港这条航向,有一个海峡,这条海峡被称之为吕宋水道,吕宋水道在夏天的时候,有四成的时间是大浪,即便是在冬季的时候,也有超过两成的时间,是大浪;
而在鸡笼岛以东洋面,水温更高,狂风和大浪更加频繁,根据观测,鸡笼岛以东洋面,在夏天几乎无法通行,无时无刻不是大风大浪。
在五六七八月份,在鸡笼岛以东洋面会形成巨大的风暴,而这些风暴会被鸡笼山所阻拦,在这片海域打转,在风帆时代,这里就是禁区。
从堪舆图上看,大明和鸡笼岛之间的大黑沟一片坦途,但其实很难走得通,大明控制了澎湖、淡水镇、兴隆庄等地,那么走私商,走鸡笼岛以东洋面,绕开大明控制区域,岂不是可以避免大明的稽税和管辖了吗?
但从鸡笼岛以东洋面航行,意味着极大极大的翻船风险。
“如果大明要全面进攻倭国的本土,就需要借道朝鲜,从对马岛进攻毛利家,这条路适合主攻,而另外一条路,则是从琉球到长崎,再到京都,这条线风险大,可作策应。”朱翊钧看了看堪舆图,眉头紧锁。
为了防止忽必烈征倭败给水文天象的悲剧再次发生,大明最合适的路线,就是借道朝鲜,以对马岛为跳板,前往倭国,这条路也是倭国贪心不足蛇吞象,进攻大明的路线。
借道他国是极为危险的,即便是朝鲜在首阳君靖难成为国王后,主张‘事大交邻’,但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他国,朱翊钧就是再没有军事天赋,也下达不了这样的政令。
在两次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大明就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后勤补给。
大明军进入朝鲜,击退倭寇,还朝鲜太平,在战争的过程中,后勤补给遭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民夫押解粮草,总是被抢,不得不派军兵保护,而朝鲜则以地狭山多、战乱无耕为理由,拒绝提供粮草,打着打着,大明朝廷就发现负担越来越大。
大明朝廷一共询问了三次,第一次朝鲜以‘粮饷并为载来,我国残破之余,无粮’为由拒绝,第二次则以‘具尽抛荒’为由拒绝;第三次朝鲜以‘倚父母之邦、上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