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最大程度上,避免张冠李戴、杀良冒功的现象的存在。
但这种事决计是免不了的。
王崇古讲的很明白很透彻,政策的利弊,都说的很清楚。
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问题,这些不服王命,叛逃出海的势要豪右是否还享受大明律的庇护?
王崇古以‘诸侯用夷礼则夷之’为由,将这些叛逃的势要豪右开除了大明籍,将其等同于蛮夷,则完美的避开了律法的问题。
大明律从来不庇护蛮夷,比如被烧成灰的索伦,他就是个蛮夷,所以皇帝斩首还要把人烧的尸骨无存,士大夫们连个救一下的人都没有。
“朝廷的官园在南洋种植园里已经占据了六成,是否有必要继续扩张?”朱翊钧将王崇古的奏疏推了出去,询问户部的意见。
“陛下,种植园多多益善。”王国光显然看过了这本奏疏,也没有翻开细看,就回答了陛下这个问题。
张学颜进一步补充说道:“陛下,天象有变,大明需要更多的粮食。”
格物院清楚的观察到了小冰川时代的到来,草原在变冷,陕西、甘肃、宁夏、河套地区的降水在累年减少,晋西北大地的干旱越来越严重,格物院发现内地远离海洋这个巨大的温度调节器,土地的比热容只有水的二十分之一的情况下,大明必然要面临粮食危机,而且已经在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了。
王崇古提出扩大官园的数量和面积,固然是在报复敢于刺杀他,并且杀死了他亲弟弟的凶手,同样也是为国谋长策,不仅仅是出于泄愤的目的。
六成?十成十都嫌少。
王国光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大明的人口是在增加的,因为救荒的甘薯,实在是生民好物,可是这天气越来越糟糕,人多了,粮食少了,这就要乱,天下有变。臣以为,这粮食事关国朝命脉之事,不掌握在国朝手中,恐有大乱发生。”
粮食尤其是海外流入大明的粮食,不掌握在朝廷手里,皇帝你怎么睡得着呢?
你能当皇帝,是因为你兵强马壮,你兵强马壮,是你有粮有银有枪,还有礼法,还有人心,所以你才是皇帝,你没粮就没银,没银也没枪,你还能坐得稳皇帝?
陕甘宁注定的干旱问题,和人口增长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