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处理结束后,再做处置,但条件是不得伤百姓分毫,因为这些百姓,都是抗倭志士们从倭寇的手中救下来的。
“臣谢陛下隆恩。”马文英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古怪。
哪有允许哗变军兵不投降的?!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偏袒了。
“陛下有口谕。”李佑恭将拂尘放到了一边,开口说道:“陛下说,咱信大明军兵,尤其是抗倭志士,大明欠饷欠了那么多年,都没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不是天大的委屈,怎么可能会兵变?与其说是兵变,不如说是走投无路,孤注一掷。”
李佑恭将马文英扶了起来,这个动作,李佑恭其实从未做过,因为他宣旨代表的是皇帝,所以哪怕是国姓爷接旨的时候,李佑恭都会保证自己的仪态,但这次他做了。
大明皇帝临行前,特别交待了一番,要弄清楚缘由,不要让事态进一步的扩大,最重要的是陛下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话。
陛下说,他相信大明大多数的百姓,是温良的,这种温良是向善,而不是麻木,这种温良甚至包括了部分的乡贤缙绅和势要豪右,错非实在是活不下去,不会奋起反抗,揭竿而起。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朱翊钧之所以如此相信,其实是因为历史证明过,明末三边欠饷,其实从张居正死后,陕西三边欠饷一直到崇祯末年,直到大旱,三边军兵,才终于肯彻底放弃大明朝廷,投奔了李自成,这已经称得上是忠诚了。
李佑恭对陛下这番话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看看浙江九营的军兵们,大明水师、使者、圣旨刚到,他们就开城门投降了,而且案首就在自己眼前跪着,他们真的是谋逆之徒?还是想要讨要一个公道?
大明水师开始接管城防,杭州城内的九营军兵都回到了罗木营和九曲营,没有解除武装。
申时行作为总督军务,站在了府衙门前申明亭前,看着阎士选张榜公告的内容,这一百多条罪状,申明亭的长度压根不够用,伸到了外面。
申时行看的惊讶无比,为官多年,这次算是大开眼界涨了见识,九营军兵实在是太冷静了,居然没把吴善言当场剁了!
“申巡抚。”阎士选从府衙里走出来,见到了自己的老上司,赶忙过来行礼,不是他怠慢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