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循环往复说起起落落,但多数时候,都是起落落落落。
“有理,奏闻朝廷。”申时行最终同意了阎士选的意见,以浙抚的身份,奏闻朝廷。
申时行做浙江巡抚的时间不会太长,但就是这短短的代领时间,他给浙江带来了驰道,带来了宁波到杭州的运河,打通了大明的河槽和海运。
申时行奏闻朝廷要修运河,朝中廷臣的第一反应是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太贵了。
驰道一里7500银,这已经是贵上天的价格了,而运河一里就要一万五千银,是驰道的两倍!总计投入将超过五百万银,极端保守的大明朝廷,都非常反对修这条运河。
“户部、吏部、刑部、工部都反对。”朱翊钧看着桌上的这些奏疏,多少有点无奈。
六部之中有四部反对,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更是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各有各的理由,连隋炀帝修运河把江山搞没了都拿出来说事,仿佛朱翊钧修了这个运河,就是亡国之君了一样。
各方的表态略微有些差别,但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等绥远驰道、京开、京密驰道修完之后,再做计较。
实在是穷怕了,这朝廷手头稍微阔绰了些,就如此大兴土木,实在不是长久之计,不愿意负债,就是大明朝廷整体反对的根本原因。
绥远驰道离竣工还有两年,京开、京密驰道倒是快了,竣工就在明年春天就可以完成,绥远驰道的里程实在是太长了。
“申时行在奏疏里说了嘛,浙江地面可以自己修,浙江又不是没钱,这也不同意。”朱翊钧敲了敲所有反对的奏疏,他的倾向是这条从宁波到杭州的运河,要修,而且要尽快修。
“陛下,地方搞出烂摊子,让朝廷帮着兜底的事儿,大明历史上不止发生一次了,大家都这么干,这说一里银就够用了,可是实际投入建设后,谁知道是不是个无底洞?到时候,浙江跑到朝廷来哭穷,朝廷是帮还是不帮?”冯保俯首说道。
浙江是大明的浙江,地方搞个烂尾工程出来,最后还是朝廷来兜底。
“有道理。”朱翊钧看着奏疏说道:“下章工部,皇家格物院,让皇家格物院派三个五经博士前往,实地勘验,再进行论证一番,给个结论,如果没有太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