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九十四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时候,才反对我!(8/10)

    宣宗最喜欢斗蛐蛐,用一个草棒,把蛐蛐玩的团团转,同样,李长春的意思就非常明确了,考成法的额外优待,就是那根草棒。

    大明的官场最重视香火情,如果张居正倒了,张党那就是人人喊打,哪怕是稍微有点关系,都会被打为张党清算。

    察举吏员可以获得政治资源的同时,还能获得一批有香火情的同僚,这就是更加亲密的关系,互为倚仗掩映成林。

    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这肯定会发生结党营私,但这大明十数万官吏,人无不私,人无不党。”

    当初高拱、杨博、王崇古、张四维的晋党,是乡党,是族党,利益高度趋同。

    在万历二年,张居正在讲筵的时候,就对皇帝说:人无不私,人无不党。

    意思是:人没有不自私的,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那么人就没有不结党的,因为要站在一起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是从荀子的人性本恶去出发讨论。

    张居正是儒生,他更讲人性本善,更讲仁义礼智信,他更讲汉室江山,代有忠良。

    就连坐在文华殿上的这些廷臣们,他们都是皇帝的臣子,同样也都有自己的派别,而且非常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张居正、王国光、沈鲤,吏户礼三部就高度趋同;而王崇古、汪道昆、曾省吾则走得比较近。

    而沈鲤和海瑞这二位骨鲠正臣,因为清誉又走得比较近。

    张居正立刻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察举可以,但察举要服众,更要考成法过关,不能搞成了举孝廉,那就贻笑大方了。”

    大明在正统十三年才禁绝了察举制,在那之前,有些没有功名的人也曾经进入了权力的中心,比如方孝孺和杨士奇,都没考过功名。

    杨士奇是王叔英举荐入朝,而王叔英是方孝孺至交。

    这就是政令推行的难处了,为了让政令能够推行下去,不得不给一些便利,给了便利,又要担心恶劣影响,反反复复,拉拉扯扯,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制度设计。

    要是在万历年间,玩起了举孝廉这种身份政治的把戏,那大明君臣,要被后世笑掉大牙去了。

    大明皇帝搞来搞去,搞出了举孝廉来,简直是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