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一十一章 使桑梓得其惠,贫富不致悬绝(4/10)
恐动摇国本,诏曰:昔需苦力则纵之,今见淘金则禁之,岂理耶人皆安土,非困厄岂蹈海赴难又曰:泰西眈眈,朕宁纵民拓疆,不使寸土予夷!

    大明会典万历本,就是大明再次伟大的总纲常,上下内外官吏都要细心研读,要是犯了路线上的错误,升转困难也还罢了,脑袋是自己的。

    大明内署老祖宗冯保曾经说:脑袋就该长在脖子上!

    第二天,朱翊钧收到了一本反对《大明会典天人卷》的奏疏,是来自湖广的一位御史名叫徐成楚,他明确反对普及教育和人口自由流动。

    “徐成楚,湖广竹溪县人,万历十年举人,万历十一年会试不中,之后一直住在全楚会馆内,万历十四年中进士,丙戌榜二甲第九,是先生的学生,去年开始在西直门煤市口做监当官,去年考评上上评,授官身,仍任监当官,在都察院观政,是张党眼下炙手可热的人物。”冯保简单介绍了下此人的背景。

    “先生的同乡、学生,金榜第九名,愿意做监当官,而且做的很好,但他上奏反对普及教育和人口自由流动。”朱翊钧眉头紧蹙,从过往的表现来看,是个循吏的璞玉,只需要精雕细琢一番,大明说不定又能收获一个能臣干吏。

    但在如此重大问题上如此表态,朱翊钧就必须要考虑,此人的表态,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张居正的意思了。

    有的时候,张居正不太好表达自己的意见,就要让自己的弟子上,这很常见,绕一圈,不至于事情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冯保面色为难的说道:“陛下,徐成楚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七岁起,就开始肩挑负贩于乡野,趁农耕之闲余,得暇即勤读、勤习,父母变卖祖产供其读书识字,这才有了徐举人,中举之后,父母已不在,他不肯诡寄田亩于自己名下。”

    “在全楚会馆三年的束修都是先生给的,甚至连妻子都是先生托人介绍的。”

    “徐御史有点像海总宪,刚正骨鲠,他上奏之前找了元辅,元辅不让他上疏,但他还是交到了通政司。”

    这本奏疏到内书房司礼监的时候,徐爵就去了全楚会馆找到了游守礼,询问这人和奏疏的情况。

    “和海瑞有点像是装的还是真清流”朱翊钧一愣,有点不大相信,大明的运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