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神药。
说起来这金鸡纳树,在它的原产地秘鲁长的不是那么好,到了爪哇反而长势旺盛,也是咄咄怪事。
金鸡纳树的种子,还是葡王安东尼奥用种子换种子,走了总督夫人的关系,在万历五年换来的(745章)。
在秘鲁的金鸡纳树种植园,其实产量很低,到了爪哇反而如鱼得水。
“所以说,需求远大于供应,看得见,这奎宁的价格都会居高不下。”朱翊钧也没什么好办法,这年头,他能做的就是让总督府多种树了。
卖笑的,根本卖不过卖药的,卖药确实赚钱。
张居正主和陛下讨论大明税赋结构的改变,在张居正看来,商税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七成以上,才能说国朝财税真正健康了起来,如果占到了九成以上,就可以讨论农赋进一步减免之事了。
“倭国今年的米,比去年涨了四倍,已经八十文一斤了。”张居正说完正事,说起了倭国。
倭国米价腾飞,再次闹得连大明京师都听说了。
“大明米价几何”朱翊钧问起了大明的粮价,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米价都有所区别,但大明的粮价总体趋于平稳。
冯保拿出了备忘录,翻到了粮价的地方,递给了陛下说道:“最贵的是松江府,一斤米价要五文每斤,南衙低一点是三文,北衙是五文钱两斤。”
作为陛下的内相,陛下有疑惑的时候,就要为陛下解答。
“朝阳门外粮市口现在五文钱买得着两斤米吗”朱翊钧看着冯保的问道。
冯保平静的说道:“早上宫人采买的时候,臣专门问了,现在朝阳门粮市口还降价了,这过年都囤好了年货,卖不动,只能降一点。”
冯保不敢在粮食这件事上,欺骗皇帝,粮食产量,粮食价格,因为陛下真的懂,而且陛下很关心粮价。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这倭国的米,三十倍到四十倍于大明,就没有海商不顾禁令,铤而走险,货粮入倭吗”
“当然有。”张居正非常肯定的说道:“钱帛动人心,这些海商若是真的那么遵纪守法,就不是海商了,但是粮食到倭国后,也卖不上价儿。”
“陛下,倭国临海,太平洋暖流之下,倭国的气候、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