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衙署之中,孙策与周瑜促膝密谈。
“那戏煜的办学之策,废儒学之道,实乃离经叛道之举,哪一诸侯敢推行?可曹操却甚是支持,更是命曹昂以青缸剑为信,立威支持戏煜推行办学之策!”
“谁曾想,戏煜办学成功,竟得十三条惠及士农工商之精妙策论!”
“如此一来,徐州乃至天下寒士无不欣喜,百姓与士民自然乐于去戏煜之处做官。”
“没错,这徐州境内本就粮草丰足,且赋税低廉,而听闻戏煜对百姓及部下恩宠不断,戏煜如此这般恩威并施,不到半年时日便破解了士族之垄断!”
“此人,实属可怕。”
如今,周瑜与孙策均未成家,关系亲密无间,几乎每日抵足而眠,时常夜谈霸业。
孙策忽然说道,“如此说来,我立即效仿于他,公瑾以为如何?”
“此事不可。”周瑜淡淡道。
他深知孙策只不过随口一说,并未深思熟虑。
“如今,曲阿境内已无士民,也无多少可塑之才,再者,这办学之事,须后方稳定才可定策,否则,只不过先生教私塾而已。”
周瑜淡然苦笑,说道,“况且,我们若是此时简单效仿戏煜之策,定将引得境内有人造反,如此危险之举,杀多少人都难以震慑……”
周瑜甚是明白,如今这东吴领地之根本,便是士族阶层!
一旦触及这些士族的根本利益,那将极其危险,很可能引来士族造反,以致方才打下的基业恐将毁于一旦。
孙策闻言,问道,“如此,公瑾有何妙策?”
周瑜胸有成竹道,“如今之际,乃是北上伐战!”
“我等平定江东诸郡,乃是大功一件,兄可上书天子请天子封你为大司马,我们便可名正言顺统领江东之地。”
“如若天子不允,我们便可以曹操篡汉之名,矫诏北上攻曹!”
闻言,孙策顿悟,“矫诏!?”
如今,戏煜在徐州越发稳固,如若放任其继续发展壮大,秋收之后,徐州必将得到大量军粮,徐州便将更加稳固,甚至将惠及扬州北。
如此一来,倘若日后想要再度北上伐战,取胜难度将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