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严重,在赞比西河以南,工农业用水竞争相对尖锐和激烈,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东非高原的中部,帝国东北部等人口,农业相对稠密或者发达的地方。”
“这使得大量优质的粮食产区,水资源情况反而越紧张。”
这里农业部所指的优质粮食产区主要是从产量和质量上来说,东非的优质土地分布可以说是围绕着刚果雨林分布的,越是距离雨林越远的地方,反而土壤的养分越高,同时土壤酸碱度更加均衡。
就比如东非的大湖区西部,因为土壤偏酸性,所以粮食作物选择水稻更加合适,而土壤的酸碱度又和降水存在一定关联。
就比如远东帝国,酸性土壤分布的区域,也就是其南方,雨水多,而北方碱性土壤分布区,降水少。
东非的土壤分布也比较类似,越是靠近刚果雨林,土壤越呈现酸性,反而不适合粮食作物生产。
而大湖区能成为东非水稻种植基地,是因为水稻能适应偏酸性的土壤。
而中性土壤的化肥利用率最高,东非的中性土壤分布主要在南方等区域,且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域,而热带草原气候的整体降水是偏少的。
农业部提到:“虽然我们建设了大量水利设施,从而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就具体情况而言,我国农业对淡水资源的利用依旧呈现出粗犷的特点。”
“而我国本来就降水呈现不稳定性,在气候异常时期,即便借助水库等水利设施,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所以,有必要在水资源严重不足,或者气候相对复杂多变的区域,推广节水农业,来保证突发情况下,我国农业已经可以正常稳定运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