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舍弟诸葛亮 > 第409章 操以强,我以柔(4/4)
操在这方面名声太差,导致淮南沿江北的相当一部分百姓,直接坐船南渡长江,主动逃去投靠孙权了。

    为此曹操还跟劝谏他的大臣认了错——只不过这个认错,倒也未必是觉得自己道德上不对,只是单纯为这个不好的结果认错,觉得反而便宜了孙权。

    而这些强硬的手段,刘备军肯定是一律不能用的,这就很考验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了。

    好在,诸葛亮何等样人这种问题也是难不倒他的。历史上后来诸葛亮也多次迁移过百姓,比如北伐失败时,也想过拔陇西百姓回汉中屯田。这一切如今虽尚未发生,但诸葛亮跟大哥切磋多年,这方面的政治智慧也养成了些。

    诸葛亮在反复权衡后,很快拿出了自己的全套方案:

    “主公,若要不扰民、不强逼百姓。我也有二策可以作为辅助——不过,也终究只能是辅助,不可能做到劝诱三县百姓全部迁走,只能迁走大半。肯定会留下一些人死心塌地想留在曹操治下,这是免不了的。要想全迁,自古只能用强。”

    刘备闻言,连忙先给诸葛亮吃个定心丸:“先生但说无妨,能迁走过半孤就很满足了,留一些给曹操又如何。”

    诸葛亮:“第一策,我观谯地乃是曹操祖籍之地,当地豪强大户,多有与曹家、夏侯家盘根错节姻亲交友,曹操祖父曹腾,当年封为费亭侯,‘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那费亭便在山桑县以北不远,费亭侯爵位后来还传袭到操父曹嵩那一代。他们在当地根深蒂固。

    我们要不伤百姓,可以挑出几家跟曹家关系密切的不法豪强开刀、杀鸡儆猴,震慑其余,则其他百姓必然会动摇,生出适彼乐土之念。

    此策实施之后,我还有第二策配套,便是放出风声,说曹操听闻三县中与曹家关系密切的豪强被问罪伏诛后,大为恼怒。

    而且因为得知我军有意迁走当地百姓,曹操为免将来年年被我们水军骚扰、持续劫掠,曹操也决心迁走三县百姓,甚至连蕲县都要迁走。将来只以符离、竹邑、垓下为最前线,再往东往南的淮北领土,他宁愿放弃荒废,成为边荒无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