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未来曹刘再次开战时,战场的重心有可能往北倾斜,
双方争夺的焦点,可能会北移到河北平原边缘的渤海郡南皮一带。
刘备自徐淮之战大胜后一度放松下来的心态,也不由再次焦虑起来。
如果要在平原上大决战,己方此前的很多优势点,可就发挥不出来了。
丹阳兵善于山地战,南方水军擅长穿插截断淮泗水路,这些优势在战场切换后统统用不上了。最多还能指望周瑜的水军未来控制漳河的航道,只能帮上这一点点小忙。
收服袁谭,果然是危机和收获并存的事情,不可能只捞好处不担责任。
刘备军未来一年休战期内的部署,以及明年的很多安排,都要围绕“如何强化我方在华北平原上打硬仗的能力”这个目标来展开,争取尽快把短板补齐。
想明白这一点后,只觉脑中千头万绪一团乱麻的刘备,还是决定先解决人事安排。
只要搞定了人才配置,下面的工作可以让具体的人去负责,就不用他亲自操心了。
君子不器嘛,为人君者,首重用人。
直觉告诉刘备,诸葛瑾、诸葛亮两兄弟,应该一南一北配置,各自负责统筹他的半壁江山。
这样就可以避免南北战线拉得过长、难以统一指挥带来的弊端。
剩余的人才,可以一个个按需求填坑,补充到诸葛兄弟的两套班子里。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刘备也不再在徐州多滞留,他觉得还是应该赶紧回一趟合肥,回到他的车骑将军临时幕府,跟诸葛亮、庞统等人一起群策群力,把未来的大方略商量出来。
留在彭城的话,只有一个诸葛瑾商量,虽然也够了,但总觉得不够周密完美。
而且徐淮战事结束、梁孝王陵奉祀和反曹诸侯会盟等事情结束后,刘备本来也没长留彭城的必要。
于是此后七八日,刘备便挥师南归,带着相当一部分部队,回撤就粮,最终于四月份回到了寿春、随后又至合肥。
刘备治下各州郡,如今也依然是南方地区恢复生产恢复得比较好,经营多年,粮食充足。
北方很多地盘是刚刚收复的,被此前曹操袁术吕布反复拉锯破坏得比较严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