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舍弟诸葛亮 > 第589章 当然不能发行直百钱,咱要做得更有技术含量(5/6)


    诸葛瑾毕竟有丰富的经济常识,这些道理他一瞬间就能想明白。

    不过,以他的谨慎,以及对历史的了解,他还是不赞同刘巴的想法,他觉得对方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需要进一步完善。

    于是,在刘备和刘巴期待的眼神中,诸葛瑾依然斩钉截铁地给出了否定意见:“主公,我以为此法断不可用,或者至少要进行重大的优化,改头换面才能用。”

    刘备对诸葛瑾的远见,已经是见识多年了,属于绝对信任。所以诸葛瑾一说不能用,刘备都没犹豫,就直接表态:

    “子瑜如此说,必然是有道理的,那此法就暂缓吧,且说说要如何优化。子初回去,也要再斟酌损益。”

    相比之下,刘巴却略有些不甘心,仍然坚持追问:“司徒神机妙算,我等凡俗自然万不可及。但在下还是希望司徒能为我解惑。”

    诸葛瑾“啪”地一展折扇,轻轻摇了几下,云淡风轻地说:“以官府信用担保大钱能用于足价购买锦缎、铁器,甚至是只允许用大钱购买锦缎、铁器,固然可以保障大钱被世人接受。

    但是,如果有敌对诸侯,或是民间豪强,参与伪造大钱呢到时候,他们岂不是用五分之一的铜,就白白伪造出了相当于大钱购买力的伪币二十钱的铜,熔铸为一枚直百大钱,买到相当于一百钱货值的蜀锦,朝廷要承担多大的损失

    你这个法子,想得还是太浅,连怎么防伪,怎么打击都没想到,一旦落实,必然会造成混乱。”

    诸葛瑾短短几句话,就把历史上直百钱配合“蜀锦硬通货绑定”的政策,所存在的漏洞和局限性,说得明明白白。

    没错,历史上刘巴想到的招、诸葛亮后来也优化了,实际上使用起来确实效果不错。但那其实也是有运气的成分的,而且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

    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运气成分,就在于当时魏、吴两家听说季汉搞了直百钱后,觉得这果然是一个搜刮利器,然后他们也跟着搞了,甚至搞得比季汉更夸张。

    东吴孙权历史上后来铸造的“大泉当千”,说是当一千枚五铢钱,但甚至重量都没有比旧五铢重,就是原本一钱的分量——刘备的早期直百钱,好歹还相当于五到十钱的重量呢。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