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可以在讨伐一方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起到催化敌人借坡下驴的效果。
只是官渡之战时,袁绍没有形成军事上的胜势,没到‘压垮曹军文武内心最后一根稻草’的地步,所以陈琳的檄文也就没发挥太大效果。
至少现在,诸葛瑾已经通过檄文,在抵抗者圈子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蜀地有很多的“地方保护”分子,也有很多的分离倾向的人,他们都是以为本地人民短期减负的幌子邀买人心,实则长期来看是加重了百姓负担、害了蜀地百姓。
(注:澄清一下,这里说的是,蜀地心怀割据的政权,是不具有‘为全天下减轻负担’这个德的,因为只要长期割据,必然双方都加强军备,最后双方百姓都负担加重痛苦。
但是,历史上诸葛亮主政时的季汉,当然是具有正义性和德的,因为诸葛亮始终提出了北伐的口号,并且付诸实施了。他没想着长期割据相持,他是想重新统一天下的,他毕生也坚信这事儿有机会做到。)
而檄文的最后,诸葛瑾之所以能把王累、郑度这些人定为奸佞、定为“貌忠实奸”,也是凭着这番逻辑推导。
因为诸葛瑾很清楚,王累这种人,对于刘璋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上王累为了反对刘璋迎刘备入川,死都不怕,你要直接说他不忠于刘璋,没人会信的。
但是,诸葛瑾也可以敏锐地指出:这些人忠于刘璋,不是因为忠义,而是因为刘璋能代表他们的家族利益、小集团利益。
王累等人,无疑是支持“蜀地地方保护”主义的。他们追求的就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不给朝廷交钱也不给朝廷当兵,本地钱本地花,一文别想带出川。
对于大汉,王累是没有丝毫忠义之心的,也完全不想为大汉的重新一统、安定出钱出力。
蜀地那些追求关起门来各过各的,其实都是这个心态。
诸葛瑾要占住道义的制高点,就必须把这一层点破,然后才能开始大规模的劝降攻势。
他必须先解决“忠于刘璋不等于忠”的问题,把对方的心理防线瓦解掉。
而且,站在诸葛瑾的角度,这笔买卖是绝对不亏的。
因为他知道,不管后续能靠这个心理防线瓦解、来劝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