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隆万盛世 > 246勋贵的生存之道(3/6)
他当然是不答应的。

    好好的纨绔不做,去做什么芝麻官啊。

    徐邦宁不愿意去,徐鹏举一时也没了办法,只好暂时放下此事,徐邦瑞自然也没法去兵部学习韬略了。

    只是徐鹏举又选择了另一个方法来操作此时,依然是送孩子上进。

    大明朝的最高学府自然就是国子监,都城是南北两京,朝廷各衙门的班子也是两套,这国子监自然南京也有。

    徐邦宁不愿意去兵部,那就疏通关系让他去国子监转转,其实都不需要去,主要就是挂个名就好了。

    他是看出来的,刘采对于他选择培育小儿子作为接班人是严重不满的。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但是有了之前的事儿,徐鹏举在操作国子监一事上就多了个心眼,明面上依旧让两兄弟都去国子监报道。

    但是暗中,他却找了另外一个人来操纵这一切,这人就是同为勋贵的诚意伯刘世延。

    魏国公和诚意伯,一位是开国功臣武将徐达之后,而另一位则是文官刘伯温的后人。

    徐达和刘基(刘伯温)都是辅佐朱元璋定鼎江山的重要人物,本来关系还是不错的,两人生前长期共事,是生死与共的患难之交,只是到了徐鹏举这一代出了一点变数。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实行了两项影响明朝两百多年的制度。

    一是把皇子分封为各地藩王,世代相传与国同休,作为皇权的辅助保障。

    二是把开国功臣封王封侯,也让他们的子孙可以世代承袭爵位,永享富贵,以激励后人。

    徐达死后,他的魏国公的爵位由他的子孙代代相传,而刘基的诚意伯之位,中间一度因故中断,但最终还是传了下去。

    正德十三年,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徐鹏举手中,他被朝廷任命为陪都南京的守备,掌管中军都督府。

    嘉靖十二年,诚意伯爵位中断多年后,由刘瑜承袭,刘瑜曾主管南京前军都督府,掌管操练之事。

    刘瑜与徐鹏举自恃都是勋臣之后,谁都不服谁,终于发生冲突。

    在嘉靖十八年,在一次检阅士卒会操时,徐鹏举和刘瑜两人,竟然因为争夺主次坐席,大吵一架,闹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