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了。”
跟在千户身后的都是他亲近之人,听到他们这么吹捧,那千户只是笑了笑,一脸风轻云淡的样子。
若不是知道有南方战船过来,难道以为他还能站在这里看着,早特么裹着细软带上小妾往淮安城跑了。
待船队靠近码头,终于是停了下来,一条小船被大船放下,上面几个水师军卒划船向岸边驶来。
见此情景,守御此地的千户大人终于动了。
“走,下去看看,是不是南洋水师的船队。”
没有看到他们携带的关防,说实话,虽然有很大把握这就是朝廷的水师,可也不敢放他们的船队过去。
要知道,在他们背后就是黄河的入海口,逆流而上可就到清江浦石码头了。
石码头后来又被叫做御码头,因为明清时期皇帝顺运河南下巡视,龙船就会停靠在此因而得名。
此段河道原本是淮河入海口,在弘治年间黄河夺淮入海后,这里就被黄河侵夺,成为黄河的入海口。
正好漕船通过运河抵达淮安,在淮安进入黄河段逆流而上至徐州,然后继续进入大运河向山东行驶,抵达目的地。
所以入海口处设有守御千户所,监视附近海面,发现有不明船队自然要截停检查。
因为不远处就是淮安府,借着运河之利,淮安府早已经成为江北富庶之地。
若是淮安府出了纰漏,可不就震动天下了。
嘉靖年间,倭寇就多次出没淮安府,只不过借着淮安城郭高大,所以倭寇只能肆掠乡野,倒是不敢对拥有高大城墙的府城打主意。
这也造成沿河富户大多在当时急匆匆搬家进了淮安府,躲避倭寇侵扰。
河口处,数门火炮已经严阵以待瞄准了前方的船队,虽然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而在岸边码头上,已经有明军官兵开始列阵。
小船很快就划到岸边,自有水师的人带着关防上岸与此地明军报备行程。
就在南洋水师船队抵达淮安的时候,消息也终于送到漕运总督衙门。
听到南洋水师到了,王宗沐当即起身,带着京城随着公文一起递来的,兵部给俞大猷的文书就往淮安码头去。
上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