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在财政上。
后世说张居正挽救大明朝,为大明续命,其实就是因为其当政期间所增加的财政收入,让十余年内大明不再被财政窘迫困扰,而并非只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毕竟那些改革措施在他死后一、两年内基本都被废除,保留并不多。
此时的张居正已经不相等晚点和魏广德通气,拿着已经批红盖印的奏疏,连续下达了多份手令,派人递送到各衙门去。
整个下午,在很短的时间里,朝廷要严禁书院的消息就传遍了在京的各大衙门,几乎所有官员都被这道命令惊呆了。
张居正这道奏疏保密做的确实很好,只有他这边几人和魏广德派系几人知道内情,整个京城就这么十来人知道。
送进内廷以后,消息有泄露,但是已经来不及让他们传递开。
冯保就直接在司礼监将此事通过,并亲自带着奏疏见到了太后。
冯保拿过去的,自然是为着张居正说话。
书院里充斥的反对张居正守制一事,还有书院里多有对朝政不满的声音,已经从礼法之争上升到反对皇帝、太后的程度。
内阁,在张居正的催促下,十余道旨意就快速草拟完成,司礼监紧急复核后由张居正亲自带到六科。
这些,都是一道圣旨下发的重要步骤。
而一向以敢言的六科,在面对他们的直接监督者张居正以后,几乎都选择了沉默。
没人有勇气当面顶撞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他站在这里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有王国光在的吏部,现在敢当面反对这道圣旨的人,怕是散衙前就能收到吏部那边调任的文书。
于是,大明朝廷以最高的速度完成了圣旨的全部步骤,十余名传旨官员立即带上旨意向两京十三省跑去。
禁书院禁讲学,这些措施最终都还是要落到地方巡抚、布政使手上,由他们督促完成。
张居正回到值房的时候,其实在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是拿下三个巡抚,用这样的方式贯彻执行这道命令。
试问如此惩罚下,还有谁敢不拿自己前途当一回事儿,执意反对此事。
张居正就是要强推,他只知道越到后面,对他质疑、反对的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