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福船上,一个精通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船员对身侧的东家说道。
“谙厄利亚人,那是什么人?”
那船东好奇问道。
“不知道,估计是欧逻巴的一个国家吧,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欧逻巴的两个国家。”
那水手应该和夷人接触过,所以还知道他们对欧洲的称呼。
实际上,欧逻巴”作为欧洲的译名,指代地中海以西的西方地域,其词源来自闪语“伊利布”,意为“日落之地”。
夷人来到东方,对于他们自己所在的区域,就使用了这个词。
这种命名方式与古代地中海文明以自身为中心的地理方位划分有关,此时没有七大洲概念,所以对于东方他们的统称就是亚细亚。
水手口中的“谙厄利亚”,实际上就是对面二副自称国家在水手嘴里的音译。
后世中国人都说“英伦三岛”,实际上这里可能是用错了字,“英伦三道”可能才是明末中国对英国的认识。
那时候英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合并而成的王国,从中国官方的组织架构应该是判断为三道。
随着口口相传,最后“三道”变成了“三岛”。
“谙厄利亚”,在后世应该被译为“英格兰”。
虽然相互之间都不熟悉,但两条船还在渐渐靠拢,开始了交流。
在德雷克口中,他们成为一艘迷航的英国商船,不知怎么到了这个地方。
而从对面船东口中,他们也确信了一点,这里应该就是葡萄牙人口中的香料群岛,因为对面的明国人就是来这里收购香料,然后运回旧港,准备卖给葡萄牙商人的。
“明国船长阁下,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返回旧港,能否带我们一起过去。
或许,我们可以从那里找到回欧罗巴的海路。”
德雷克现在需要离开这里,去到印度洋。
只要到了印度洋,他就知道该怎么回到欧洲去了。
只能说当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太过哄动,几乎所有欧洲海商都知道绕过非洲的海路。
只要能够抵达印度洋,一直往西就能到达非洲,然后向南绕行就能回到英国去。
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