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饷”。
崇祯十二年六月,朝廷正式下令加派练饷。
所谓练饷,练字是因为饷银的用途,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
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
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等镇各自抽调军中精锐练兵,由总兵、总督、巡抚直领训练。
按照政令所述,各镇共计抽练军兵要达七十三万人,练出七十三万的精兵。
练饷到最后是什么情况,陈望再清楚不过了。
“抽练总数为七十三万多名,能抽练出七万多的精兵都了不起了。”
真能练出七十三万的精兵,别说什么建奴流寇了,大半个地球都能打下来。
想法是好,但是这样的政令怎么可能贯彻实行?
各镇无非虚报一个练兵数字,随意整编一下部队,应付了事。
地方借助练饷之名,又可以更加拼命的搜括。
征收到国库是七百三十万两,地方上征收的恐怕要超过千万两,而发到各镇的恐怕只有三四百万两。
到了各镇之后,各级将校层层盘扣,恐怕还不等发到军兵的手中,便已经是被瓜分殆尽。
辽饷就是这样,那千百万的辽饷根本发到普通大头兵的手中只够勉强养家糊口。
众人都已经是见怪不怪,官场之上这些东西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每个月增加大概有九千两左右,按照此前的规格,正好可以支用如今将军麾下正兵营的军饷。”
留守的这段时间,胡知义一直主管财政和汉中的军务,术算之类的技能自然是长进了不少。
原先单军饷支出,标准是骑兵三两一月,步兵一两半一月,当然军中还细分有考核等级,考核等级不同领取的军饷也不同。
改制之后的评级仍是四等,步兵是上等每月二两,标准一两半,下等一两,不合格者三次开除兵籍,骑兵也同样分作四等,依照步兵例加减军饷。
朝廷现在给陈望正兵营定的兵额是五千。
鉴于实际的情况,陈望并不准备多募骑兵,仍然只是留一部的骑兵,剩余四部都募集步兵。
一部的骑兵,四部的步兵,一个月的军饷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