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统兵者为汉中镇副总兵周遇懋。”
崇祯沉吟了片刻。
“周遇懋……”
这个名字崇祯有些熟悉。
在搜寻了一会记忆之后,崇祯也想起了周遇懋到底是谁。
关外的事务,崇祯也是近些时日才逐渐弄清。
左良玉作为一镇总兵,到底是为何有那么多的兵马,也是暗中的规则使然。
作为比左良玉更为能征善战的陈望,麾下自然也有大量兵马。
为了制约陈望,所以在不久之前,兵部提议升周遇懋为副总兵,以分陈望之权。
“陈望战功赫赫,挂平贼将军印,专剿河南之权,于关内诸镇军中广有威望。”
“河南民变,陈望领汉中镇兵前往平叛,无暇分身。”
“但可调周遇懋领本部兵马及湖广兵东进,以剿献贼,借陈望之名,制衡左良玉。”
崇祯眉头微蹙,没有立即回答周延儒的提议。
因为,陈望如今手中的权力好像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当初升周遇懋为副总兵是为了制约陈望,分陈望之权。
但是实际上,周遇懋好像早已经是成为了陈望的心腹,根本就没有分到陈望手中的权柄。
陈望如今掌控着河南的剿务,河南兵马几乎为其所控。
新军七营,更是由其亲自训练。
身为皇帝,崇祯对于权力极为敏感。
陈望一直以来都还算听话,但是谁能够保证陈望能够一直忠诚下去。
就算陈望一直忠诚,那他麾下的那些营将又会忠诚吗?
陈望可是和左良玉一样,手底下有不少归降的流寇。
像整世王王国宁、十反王杨友贤等众,现在都是附从在陈望的羽翼之下直接听调。
而受孙传庭节制的高杰、惠登相、马进忠这些旧三十六营的营首,似乎都和陈望走的很近。
若是再给陈望委以重任,恐怕……
崇祯双目微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他很小的时候便听说过。
大明虽以武立国,但是之后以文制武,其中也有这样的考虑。
只是随着时局的恶化,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