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已经被清剿干净了,即使残留下来的一小部分,也不敢再出来作恶。
随着大批战兵退出梅县,百姓终于敢从房屋内走出来,看着巡逻的战兵,孩子们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天性又展露了出来,跟在巡城的战兵身边,说着蜀州道的方言。
这些战兵本就出自蜀州道,听着熟悉的乡音,一个战兵停了下来,从随身的袋子里拿出了几块肉干,分给了几个孩子,并操着同样的方言,道:“那去吃吧!”
说着,将肉干分给了几个孩子,孩子没有那么重的心思,也没有那么胆怯,接过战兵递过来的肉干笑着吃了起来,可街边的百姓却听到了和他们同样的方言。
“娃子,你是蜀州人?”一位拎着菜篮子的大娘操着一口浓重的蜀州腔问道。
“蜀州道金溪府。”那战兵和气的说道:“我家是从蜀州道逃难去的凉州道。”
“你们都是蜀州的娃?”大娘又问道。
“对,我们都是蜀州娃。”战兵笑着说道:“除了我们将军,我们都是蜀州娃。”
巡逻的战兵被百姓们围在了当中,同乡同音的人总能得到更多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路朝歌不带着亲卫当中路军,而是将中路交给郑洞国和他的白泽军的原因之一。
百姓们围着战兵问东问西,这些战兵也是一一作答,即使自己回答不了的,也会让他们明天去城外,让郑洞国帮着解答。
在城内巡逻的几队战兵都遇到了同样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在他们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给战兵搬来了凳子,让他们做下来说。
在战兵的描绘之中,凉州道成了大楚的世外桃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乐土,不少梅县的百姓甚至要搬到凉州道生活。
战兵当然不会阻止,甚至还鼓励他们都搬到凉州道去住,可他们哪里知道,这蜀州道也将变成凉州道一般的存在。
好不容易等人都散去,战兵们又开始了巡城,这些在城里的战兵,算是做到了路朝歌的要求,不扰民、不害民、不迫民。
战兵的友好顿时让百姓们放下了戒心,梅县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第二天一早,白泽军已经搭好了高台,郑洞国、连山莫树以及卢辉升,而高台之下,一队队战兵